2009年2月11日

[新聞] 行政院長劉兆玄 新春出擊成立文創產業推動

好久沒寫網頁,也該恢復更新。碩士課程的第二個學期也開始了,對所謂的Cultural Industries/Creative Industries也比較瞭解了,接下來網頁的內容會有很多相關的內容,主要會有相關新聞評析、觀察心得等,當然原來網誌的內容也會繼續,就是那些碎嘴的內容。

最近有在看新聞的人應該會發現,文化創意產業又被翻出來討論了,這議題在2002年左右也沸沸騰騰一陣子,政府單位相關的說帖、規劃等等也都有出來,現在也還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可是後來就無疾而終。現在遇上了全球經濟危機,這個議題又被翻出來討論,好像是萬靈丹一樣可以拯救眾生於水火之中

一開始cultrue industry這個詞出現的時候(1940'),是法蘭克福學派對於大眾文化的一種反思。後來因為後工業化及後福特主義的關係(1960'),位於城市的大量閒置空間出現,文創產業這種在地化及知識經濟的產業,被視為可以一種新的城市經濟產業。到了1997英國New Labour政府上台,把Cultural Industries重新包裝為Creative Industries,作為施政的主軸而加以大肆宣傳,似乎也有了不錯的成果,也讓不少國家相繼仿效,想要找出自己的Creative Industries。

台灣的文化產業政策,很大部分是複製英國New Labour的那套,可是也只有複製。文創產業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在地化,要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加以發展包裝成一種"產業"。而且文化與經濟在思考邏輯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團體想要發展文創產業,是想要政府能夠多支持一下文化發展,主要的支持方法就是金援;可是政府發展文化產業,主要是想要達到"效益",能夠創造工作機會帶來稅收,這兩種思維南轅北轍,要如何皆大歡喜本來就是個天大難題,就算在英國,相關的論戰也從來沒停過。


文化藝術核心產業:精緻藝術之創作與發表,如表演(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繪畫、雕塑、裝置等)、傳統民俗藝術等。

設計產業:建立在文化藝術核心基礎上的應用藝術類型,如流行音樂、服裝設計、廣告與平面設計、影像與廣播製作、遊戲軟體設計等。

創意支援與週邊創意產業:支援上述產業之相關部門,如展覽設施經營、策展專業、展演經紀、活動規劃、出版行銷、廣告企劃、流行文化包裝等。


上述的文化產業定義,是在經濟部的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上的定義。試問這樣的範疇,所包括的產業類種廣泛,訴求重點也不同,管理規劃上是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是要偏文化、還是偏產業?光是這個就可以吵翻天。(關於文創產業的分類,有篇2008/08的論文不錯,整理整理之後我再寫一篇)

可是這工作是一定要做,政府在管理方面本來就要有自己的主張,全部由民間自行發展是不切實際的。接下來就看政府的動作了,停擺了六七年的計畫會如何延續,很值得持續觀察。台灣在發展文創方面,不可能完全沿用西方的那套,在人民素質(不是好壞的問題,是習慣)跟產業市場,就有很大的差異。而且"文化"是有關價值觀,而台灣的價值觀一直以來就是個混亂的狀況,加上政府部門在規劃及執行上的短視,這會是項大工程。

雖然我上面講法好像很悲觀,可是我是對這很有期待的,要不然我跑這麼遠來唸這個是唸心酸的喔。台灣的多元文化及人民活力是很有動力的,需要的是整合與論述,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先看看這波的冷飯熱炒能炒出啥好菜。



行政院長劉兆玄 新春出擊成立文創產業推動
2009-02-11 | 中國時報 | 林采韻、江慧真/台北報導

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至今六年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遲遲未通過,還停留在草案擬定階段,早就遭到文化界強力反彈。為了安撫這股負面聲浪,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與藝文界人士新春茶敘,當場開出一張支票,宣示政院近期將成立「文創產業推動小組」,整合各部會的力量拚文創。


政府推動文創最令人詬病之處,在於將文創產業細分為十三個項目,不僅多而失焦,十三個項目還分屬四個單位,當中經濟部掌管五項、文建會四項、新聞局佔三項,部會之間缺乏協調、整合機制,讓文創推動裹足不前,陷入多頭馬車的窘況。

「文創法」的研擬過程問題也甚多,「文創法」原由經濟部主導,但提出的草案不受業界支持,如今「文創法」的重任轉移到文建會手中,融合參考民間、政府超過六個版本的草案建議之後,文建會承諾近期將最後整併出來的結果,交由行政院審議。


政府推動文創產業,曾在經濟部轄下成立推動小組,但是成效不彰,劉揆承認,小組成立五年,因業務繁雜已約兩年未開會。他允諾政院成立的「文創產業推動小組」將由他擔任召集人徹底貫徹。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指出,未來推動小組將針對各部會整合、文創法推動、文創基金的成立,產生實質效力。

劉兆玄強調,政院將整合各部會與民間力量,彙整由文建會推動,積極發展軟國力。他強調,面對金融海嘯,政府忙於穩定物價、金融及創造就業等政策,「除全面拚經濟外,要真正的讓台灣走出去,必須推動文創等新產業!」


出席昨日新春茶敘的文化界人士,包括國策顧問許博允、導演侯孝賢、遠流創辦人王榮文、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等人。劉兆玄的宣示雖為文化界注入一劑強心針,但未提出推動小組成立的時間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