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1日

[新聞] 文創產業化 不能散彈打鳥

這篇報導提到幾個問題,首先是林谷芳所長提到的'文創產業≠文藝圈',會有這個顧慮應該是台灣現有的文創主管機關看起來像是文建會,而接下來的會是期待中的文化部。現有文建會的主軸,是以管理傳統的文化產業,如音樂、藝術、表演藝術、博物館等等,但是文化創意產業卻是比較偏向商業活動,所以林教授才會有這樣的疑慮。

可是我卻是比較擔心,如果太偏商業的角度,會將文化資本消費光,而文化思維跟商業思維本來就是兩種極端,找到平衡點是很重要卻也是最困難的。產業細項的定義,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哪些是需要政府補助而不能太要求回收,哪些是需要政策補助而放手讓民間發展的,那些是台灣有優勢可以作為主力,而那些是還需要培植暫時放在第二第三波的,13項齊頭並進是不切實際的。這在政策形成的時候,一定會有相關的利益團體的角力,政府要有立場,認清到底哪些是優勢,那些可作為主力,最怕就是大家都有糖吃而模糊焦點,雷聲大雨點小。

另一個是劉維功教授提到有關文創產業認定的問題,哪些是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產業是文創產業中很重要的部份,也是可以創利的部份,可是要如何認定,這會影響到資源的分配。就拿三C產品來說,現在的3C產品都很有設計感,那她們是文創產業嗎?獨立的設計公司很好認定,那大公司的設計單位呢?像華碩的設計中心就很有實力也很有名氣,如果政策上有輔助或優惠,要如何分配與認定?我是覺得這些大公司的工業設計部門很有可能會獨立出來,有點像當初IC設計公司自立門戶的過程。

關於產銷的問題,我倒是覺得要有個媒合的單位,幫文化產業找行銷公司,幫製造業找設計公司,幫文創產業找投資公司等,這個現在政府應該有類似的業務,最好整合力量加強影響力。還有可以有訓練的功能,要幫忙文化從業人員建立商業行銷知識,或幫商業相關人員建立文化知識等。這些都是需要投資而且要是延續性的政策,新聞內的中介單位或許是很好的選擇,建立像工研院之類的官方機構,或是國藝會之類的半官方機構都是可行的方向,要有智庫及分配統籌資源的功能。



文創產業化 不能散彈打鳥

2009.02.21 | 經濟日報 | 鄭秋霜

行政院將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引起文創產界人士關切,希望這個小組能打破過去各部會多頭馬車的現象,整合資源推出符合業界需求的政策,並改變散彈打鳥的施政策略,集中火力推動具優勢的核心文創產業。

文創界人士認為,行政院層級的「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早就該成立,因為台灣文創政策主管單位多年來一直分屬不同部會,猶如多頭馬車。文創界人士甚至形容,以前(文創產業政策)就像是沒有中樞神經,手、腳(指各部會)無法協調;現在行政院要來主導,等於是重新建構中樞神經,各部會都會聽命於它,對文創產業的推動應會有利。

文創產業≠文藝圈

文創產業經營者指出,文創產業的特色之一是跨業、跨領域,有時當計畫與各個文創有關單位都沾上一點邊時,就得各個去談,若遇到非某個單位職掌業務時,常常就會「卡」住或「不知找誰才對」,顯見文創產業的跨領域特質,需要的是整合、單一窗口的施政服務,「如果業者為了一件計畫就得跑不同單位,還不見得能得到解決,光想到就會令人腿軟。」

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林谷芳,以非常務實的口吻強調:「這個小組,絕對不可把文創產業想成只是文藝圈,這樣文創產業才能走得出來,否則只會是死路一條。而且,這個小組成員也應破除『名人』迷思。」

林谷芳表示,台灣談文化創意產業談了七、八年,但幾乎很少做到文創的「產業化」,如果要推文創產業,應該找出台灣真正具優勢的文創產業,集中火力來做,而不是散彈打鳥,像現在文創產業訂了13項,多到連官員自己都記不住,又怎能推廣?更何況這13項裡有些根本無法產業化。

林谷芳說,選擇優勢文創產業來推動,勢必會引起公平與否的爭議,但這就像當年台灣決定發展科技產業一樣,執政本來就有優先順序,政府資源有限,執政者要能為施政的抉擇負責,而且產業必須有目標導向,如果沒有明顯標的,就是空談。

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蕭耀也贊成,未來行政院文創產業推動小組應找出核心優勢項目來推動,因為「每項事情都應該有火車頭」,如果能找出優勢或亮點項目,才有利帶動上下游及相關產業。

蕭耀也表示,台灣不缺創意,但文創產品要有市場,產值才會提升,如何結合預算、資源,協助業者把文創產品行銷國際,以及在台灣有場地銷售,是目前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希望未來的行政院文創產業推動小組,不只要有協助業界「產」的功能,更要有「銷」的功能。

不只要產 還要能銷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甚至認為,文創產業範疇應重新定義,例如傳統產業若加入創意和文化概念,到底是要被看待為原來的製造業,還是創意產業?要不要給予政策協助?他指出,現在國際趨勢對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已有愈來愈清楚的界定,它們都是創意經濟的內涵,推動文創產業為的不再只是單純地促進產業轉型,而是要有創意經濟的思維。他期待,推動小組要有實質功能,真正了解產業需求。

經營幾米品牌的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表示,如果行政院的文創產業推動小組可以打破原有的界限,以完善的機制對業者所提出的好的文創產業計畫,給予最直接的協助和支援,相信也能帶動業者提出更好的計畫,垂直整合、帶動文創產業上下游的成型。

文創業者更建議,為了避免「官員離產業很遠」的現象,成立文創產業的中介單位,找一組很懂文創產業的人,扮演政府與民間的橋樑,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例如專門推動上海文創產業及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的機制,也值得台灣研究參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