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ia Quarter
還滿喜歡用雙腳去接近一座城市的,穿梭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許多習慣被忽略的景緻。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在 LEEDS Downtown 晃蕩,前幾天算是去採買。
第一印象不錯,很適合逛街的地方,商店就在中間大大的那個BLOCK,還有相鄰的街道。還有一個大大的CITY MARKET,是像傳統市場的地方,還有分室內跟室外攤位,不過今天星期天,休息。
還走到河邊去晃蕩,感覺不錯,下次在去走走。
Corn Exchange | Centenary Footbridge |
Victoria Quarter
還滿喜歡用雙腳去接近一座城市的,穿梭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許多習慣被忽略的景緻。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在 LEEDS Downtown 晃蕩,前幾天算是去採買。
第一印象不錯,很適合逛街的地方,商店就在中間大大的那個BLOCK,還有相鄰的街道。還有一個大大的CITY MARKET,是像傳統市場的地方,還有分室內跟室外攤位,不過今天星期天,休息。
還走到河邊去晃蕩,感覺不錯,下次在去走走。
Corn Exchange | Centenary Footbridge |
到 LEEDS 啦,經過共17小時的旅程後。
飛機上的個人娛樂系統真是打發時間的好東西,看了5部電影,打了幾圈麻將,就到英國了,時差也調整好,真是讚。
說到電影,也好久沒寫點關於電影的東西了....應該說是好久沒寫點東西了 XD。該怎麼說,都是牡羊的錯推給星座真好用....很常一陣一陣的,沒啥持久持續力。這回要回復正常更新了吧,I wish....
Term Break 的時候回去了一趟,這次回來的第一天,就在 TESCO 跟 Sainsbury's 各買了一盆香草植物。前面的是薄荷,後面的是羅勒(九層塔),就放在窗台前面,讓他們可以做日光浴。多了這兩盆植物還滿有用處的,首先當然還是著重在實用面。薄荷拿來泡茶,或是放幾片在水壺中都不錯,下次還準備來做檸檬薄荷雞柳,羅勒拿來炒蛋跟茄子都很下飯。除此之外,沒事給他們看看摸摸,也是滿有趣的。
昨天晚上在 SOAS 的 Brunei Gallery Lecture Theatre 聽了一場很棒的音樂會,其實之前就有看過 SOAS Concert Series 的傳單,可是一直沒有去聽過。這次會去聽是在定期看的 Timeout LONDON 上看到這場音樂會的消息,而且有標示 FREE & Recommend,確定一下地點發現就在 SOAS,那當然不可以錯過囉。
音樂會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是 Horses Brawl Duo,下半場是 Porico Quartet,會將這兩個團體排在一起,是因為都有傳統音樂的調調。雖然是無意中發現的音樂會,不過卻是個美麗的意外,而且聽眾滿場,很多人在外面進不來。
Horses Brawl Duo 是演奏傳統歐洲民俗音樂的二重奏,Laura Cannell 演奏小提琴跟各式的笛子而 Adrian Lever 是演奏吉他。演奏的音樂內容是歐洲各國的民俗音樂,擷取其中的元素改編而成的,在介紹音樂的時候,Laura 也說不大出來到底每首曲子是混合了哪些國家的民謠。演奏了八首曲目,就看 Laura 一下用小提琴一下用各式各樣的直笛在演奏,雖然是傳統的曲調,可是卻很有新意,很吸引人。PART FOLK - PART EARLY - PART TRAINED PRECISION - PART WILD ABANDON。這是他們網站上的介紹,很貼切。
Porico Quartet,在中間換場的時候,當 Hang 搬上台的時候,發現這是我之前曾在 South Bank 街頭表演聽過的團體。當初就覺得這個團體很有意思,沒想到在無意中又遇見了,真巧。PQ 看起來是爵士的編制,可是音樂的感覺卻有濃濃的民謠味,尤其是用 soprano sax 跟 hang。soprano sax 的聲音本身就很有特色,介於黑管跟單簧管,反而不大像 SAX,感覺就很悠遠深長。而 Hang 是很少見的樂器,之前曾經看過一次,有點像鋼鼓,但是更稀奇。Hang 的聲音也很有趣,有點像鐵琴,敲擊出的聲音會帶著回音,很好聽。再介紹 PQ 的音樂時,有提到用了Celt 的元素,我也不大了解歐洲民俗音樂,不過很好聽就是了。
這次聽 SOAS Series 的經驗不錯,接下來的音樂會有空應該都會去聽吧,免費的耶。而且SOAS的音樂系是主攻世界音樂,所以音樂會的內容很多變,有各國的民俗音樂,多聽聽應該會發現不少好東西。
11/16 - 11/25 LONDON JAZZ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BBC Radio 3 ,看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開始準備買票進場~~
最近幾年兩廳院夏日爵士辦的越來越不錯,不過跟國際大城市的比起來,真的有點XX比雞腿的感覺,整個LIST出來,很多大咖,還有一堆免費的節目可以看,真的很爽~~
我在選場次的時候掙扎很久,最後在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Jan Garbarek Group、Chick Corea and Bela Fleck、The Joshua Redman Trio中抉擇,最後放棄了 Jan Garbarek 因為太貴; Chick Corea and Bela Fleck 因為前一陣子在台灣聽過。而且我本來就喜歡聽 Charlie Haden 的音樂,而 Joshua Redman 是我開始接觸 JAZZ 的時候就開始聽了,當年去學 JAZZ SAX 的時候,第一批買的三張唱片中就有一張是他的,而且他的專輯我幾乎蒐全,只差兩張吧。
聽完的感覺勒,請容我用不雅的詞彙,幹~~真的很讚。
這個音樂節有個特色,因為是BBC主辦的活動,再幾位大咖表演的前面,都會有年輕的新秀來暖場。這安排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些暖場的新秀,都是倫敦當地的年輕樂手,而且是參加比賽得獎過的,多些大場面的表演經驗對這些年輕樂手來講是很有幫助的。對觀眾來說,等於聽一場賺一場,暖場的一個小時加主秀的90分鐘。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算是音樂節頭一天的兩場大秀之ㄧ,暖場的 Gwilym Simcock 來頭也不小。
Winner 2007 "Jazz Musician of the Year" Parliamentary Jazz Awards
BBC Radio 3 New Generations Artist 2006-8
Winner 2005 Rising Star BBC Jazz Awards
Winner 2005 Rising Star British Jazz Awards
表演的是四重奏,Piano、Double Bass、Drum、Percussion,下半場還加入SAX 跟 Guitar。這個表演還是看 Gwilym Simcock 一個人的表現,其他的樂手不錯,不過 Gwilym Simcock 表現實在很搶眼,個人技巧好,即興也滿有層次的,而且還很 enjoy ,彈鋼琴還整個人還會蠕動。但是有個缺點,在整個BAND的平衡感上就差很多,因為太突出了,該當sideman的時候,還是搶的很兇,有時候會蓋掉在即興的人,不過他的鋼琴是真的沒話說。
接著當然主秀就上場了,這場的表演,真的很讚,可以在我看過的LIVE中排到前五的,真的是經驗的累積,四個樂手加起來超過 240 歲。我沒辦法照曲目介紹,一是我沒有當場做筆記,雖然很多首Standard還有代表作不過回來對專輯的時候就忘記順序了。二是寫詳細其實也沒太大意義,因為如果看曲目去找唱片聽的話,是沒有用的,爵士的最大特色之ㄧ,就是現場即興的時候,除了主旋律外,其他部分每一場表演都不一樣,全看當天表演樂手鬼上身的程度。聽過爵士現場後,是會上癮的,如果想比較一下的話,可以去買LIVE收錄的CD或是DVD,你就可以明白啥叫鬼上身。
我聽 Jazz 的時候,會特別去注意 Double Bass 的部份,其實 Doub;e Bass 跟 Drum 是很重要的部份,負責表演的節奏掌控,而且聽節奏組跟 SOLO 的互動是很有趣的一件事。Charlie Haden 是我很喜歡的樂手,他在節奏控制上真的很厲害,而他的即興本來就不是華麗的,現場聽的時候,有種....反璞歸真的感覺。有可能是因為年紀也大了,比起以前唱片中的 SOLO ,又更在單純些,一開始聽會覺得怎麼這麼的....簡單,不過仔細聽其中的旋律跟合聲,因為沒有啥樂理基礎,沒辦法用專有名詞解釋,可是就可以聽出那種不一樣的感覺。
比較讓我經驗的是 Ernie Watts, saxophone,他的即興很讚,豐富的變化而且有層次感。我自己聽的經驗,有的樂手在即興的時候,就那些 pattern 重新組合而已,每一首聽起來其實沒多大差別,真正厲害的,就是真的"即興",根據現場其他樂手的演奏而有不同的呼應與變化。Ernie Watts 的 SOLO 就是那種厲害的表現,而且會有32小節以上沒有分樂句的連續快速即興,而且聽起來不是pattern 翻過來轉過去的那種,我沒聽過幾個 SAX 有這種功力的,可怕的是 Ernie Watts 輕輕鬆鬆就可以來這麼一下。
Alan Broadbent, piano、Larance Marable, drums 的表現也是很讚,尤其即興的時候就是功力展現,絕對是水準之上,不過因為我都在注意 SAX 跟 Double Bass,就沒辦法寫很多。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還有個很重要的特色 ─ 平衡感,我第一次聽到四重奏的現場平衡感這麼好的,長久累積下來的默契吧。每個樂手的即興都很平均,而且是平均的強,曲子中的互動也是很精采。看了看資料,2000年時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有在兩廳院表演過,如果下次有機會聽的話,強力推薦。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 Gwilym Simcock
LONDON JAZZ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BBC Radio 3
Queen Elizabath Hall @ Southbank Centre
Friday, 16 Nov., 2007 @ 19:30
Rear Stalls DD 25 £20
PS. 最近因為在寫作業,要交2500字的Essay,還有兩個 presentation 跟有的沒的作業,所以 Free Show 都沒辦法去聽,很鬱悶(中國習慣用語 XD)。還有那2500字生的很痛苦,這個周末要結束它,更悶的是,上面這篇隨隨便便就生個2000多字出來,兩相對照之下.....orz
好久不見...orz,20天沒更新了,從10/17之後。不是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你也知道嘛.....就個懶字。
這週是 Reading Week,所以都沒有課,這有點像台灣的溫書假,以前國中的時候有放過,不過在這裡是整週都沒有課。英國的學期是三學期制,分成 Autumn、Spring、Summer 三個 term,每個 term 上課時間十周,中間在第五周過後會有一周 Reading Week。因為很多科目都有長長的書單要看,這個 Week 的目的是要你去 Reading,可是也有不少學生當是放假啦,就看人囉。
因為今天去學校跟 group presentation 的同學討論,下午就去 chinatown 吃午晚餐,吃完之後因為都到 Leicester Square 附近了,就跑去看 Lion King,加上之前 10/19 有去看 Billy Elliot,卻還沒寫感想,剛好兩齣都是電影改編,就湊在一篇寫囉。
Billy Elliot,2001年電影再台灣上映的時候叫舞動人生,是部很好看的電影,也因為如此,就很想去看他的舞台劇,結果我看的太早了。為啥說看的太早了,就是有點逞強,明明聽力還是很爛,還跑去看對話比較多的音樂劇,到了現場聽的時候,快就算了,用力聽還可聽的懂個五成,可是劇中的口條,都還帶點腔調,那簡直就是完蛋,聽懂三成就偷笑了。不過還好有看過電影,對劇情有了解,知道在演啥,不然真的就浪費錢了。
劇情內容跟電影的一樣,但音樂劇就是要聽他的音樂看他的舞台表演與設計,音樂旋律是滿動聽的,分幕也分的不錯。表演就滿有趣的,因為這齣劇的主角背景是11歲,其他的不少角色都是小孩子,所以勢必要找小孩來演舞台劇,可是這些小朋友表演的還真不錯,很專業,有大將之風。因為舞台劇一個星期六天七場,小演員們沒有那個體力像成人一樣,所以 Billy 這個角色就有四個小演員來輪流,其他兩位主要的小配角,也都有三位小演員。
舞台可不像電視電影是可以 NG,全部口條演唱動作加舞蹈,全部都是現場,而且將近三小時,那是需要很專業的表演,而且是很直接的面對觀眾的。而且這齣戲是關於小男孩學芭蕾的故事,所以小演員還要是會芭蕾的,可是這些小演員的演出真的不會輸給其他的成人演員,背後不知道經過多少訓練跟汗水。劇中的群舞跟演唱也都排的很好看,舞台變化也滿不錯的,如果英文OK的話,我還滿推薦的,但是聽力真的不要太差,否則就跟我一樣 XD。
這齣戲是 2005/3 倫敦首演,也演了兩年多了,我是看週五的那場,幾乎滿座,只有零星的空位,這是很好的表現了,因為在 WEST END 有五六十家的劇場表演,如果不行,很快就會被淘汰,並不是隨便的劇碼就可以生存。Billy Elliot 在 2007/12 要到澳洲演出,2008年秋天也要在 Broadway 演出,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變成另一齣長壽劇碼。
有了 Billy Elliot 的經驗之後,選擇劇碼就不敢托大,一定要考慮到個人英文程度的問題,所以這次就選擇 Lion King,好歹也是改編自 Disney 的卡通,英文絕對不會難到哪,而且對話也不會太多,嘿嘿,這次就聽懂八九成了。
Lion King 是我很喜歡的 Disney 卡通,不是因為卡通人物,也不是因為劇情 (就獅子版的王子復仇記咩...),而是因為他的音樂,當初看卡通的時候,就很愛他的音樂了。非洲音樂或是原住民音樂,都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直接打動你心中的某塊角落,而 "Sir" Elton Jhon 也將這種能撼動人心的力量,運用在 Lion King 的音樂中,而改編成音樂劇,這重要的元素還是存在的。
當初要改編 Lion King 的時候,如何將這些動物主角們搬上舞台,就讓製作群傷透腦筋,可是當作品出來的時候,卻獲得極大的肯定,當年更是橫掃各大舞台獎項。這些我都是以前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現在真的在舞臺上看到.....讚,大推。Lion King 運用了布偶、魁儡、雜耍、皮影戲等不同的手法,將大草原上的動物呈現在舞台上。開場時,動物們從我身邊經過,讓我嚇一跳外也是真的印象深刻。
光是將動物們舞台化的部份就會讓你驚豔,可是那只是開始,舞台燈光布景運用,是另一項精采的的部份,用燈光在舞台上表現出非洲草原的光影:日升日落、夜幕低垂還有叢林的光影,用瑰麗形容也不為過。還有運用舞台機關呈現各種場景,變換的機關也是讓觀眾好奇興奮的一個關鍵。
如果有機會到 New York Broadway 或是 London West End 看音樂劇的時候,Lion King 會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不需要太厲害的英文程度就可以了解劇情,而精采動人的音樂搭配上成熟的幕後製作,可以讓你了解音樂劇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觀眾的原因何在,絕對好看。
下午兩點多才到 Kew Garden,之後才知道太短了,應該一大早就來的。不要小看 Kew Garden,以為他只是倫敦為數眾多公園的其中之ㄧ,Kew Garden 可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ㄧ呢。其實 Kew Garden 比較像是植物園,一個有三百多年歷史,120公頃的大植物園,搜羅了世界各洲的植物,其中的研究單位也是世界上植物學有數的單位。其中的景致很漂亮,散步在這感覺真的很好,有很多老樹都很有形,還有各式花卉等,真的花上一天都看不完,何況還要看雕塑展,真是托大啊。(官網,歷史)
這次主要去的目的不是植物園,因為到了才知道這植物園的厲害(...orz),主要目的是要看 Henry Moore 的雕塑展 Moore at Kew。nry Moore 是二十世紀非常有名的當代雕塑大師,在1898 A.D. 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礦業工程師家庭,在大學時候就開始藝術學校就讀,到了30年代開始展露頭角,到了1948年獲得 the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Prize at the Venice Biennale,自此享譽國際。
Henry Moore 是位很多產的藝術家,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最有名的是他的大型戶外雕塑,其實很多人都曾經看過只是不知道是他的作品。這次 the Henry Moore Foundation 與 Kew Garden 合作,將 Henry Moore 28 大型的戶外雕塑作品集中到 Kew Garden 來展覽,因為 Henry Moore 的作品很多都是師法於大自然,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策展動機,這也是第一次在倫敦有如此豐富的 Henry Moore 大型雕塑展。
"Sculpture is like a journey. You have a different view as you return. The three-dimensional world is full of surprises in a way that a two-dimensional world could never be," 就如同Henry Moore 自己說的,看立體的雕塑作品,每個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想像,可惜時間太少,28件作品能全部看到就很高興了,展覽到明年三月,或許有機會我還會去看一次吧。
[ 所有相片 ]
Moore at Kew
15 sep 2007 - 30 mar 2008
Kew Garden:Kew Road, Surrey, Richmond, TW9 3AB
adult £12.25, concs £10.25, under-17s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