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展演] 斷章





幕下,遺憾的感覺好強烈,很期待看到他未來的作品,可惜沒有了.....



會去看這次的雲門公演,是因為伍國柱,我沒有看過他的作品,只是聽說。去年他的過世,有看過他的故事,精采而短暫的一生,之後就很想看看他的舞作,這次有機會看到就沒有放過。還好,我去看了,很精采的代表作,會想一看在看。可惜,你走的太早,很想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可惜。



他的舞是生活化的,沒有太艱深的肢體動作,很平常的。整齣舞的動作就是那些平常的動作,搔癢、頓足、吹氣、嘆息、振臂等十幾種,卻在不斷的變形重組後構成整齣舞碼。簡單的動作,卻讓人感到震撼,就是因為是熟悉的動作,才能打動人心。知道那動作的意思,所以就能看到他說的故事。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背負著許多的期待,有太多的想望寄託在身上,就像開始的那顆白氣球,雖然潔白無瑕,卻在眾人的目光下冉冉上升。初來乍到的生命,是透明的,如同裸身的舞者們,在躁動中初探這個世界。慢慢的,發現自己的存在是孤獨的,雖然孤獨卻必須在群體中生活。



那種混合著壓抑、憤怒、悸動的情緒不斷在發酵,不斷的跌倒、爬起、再跌到。這種自我與群體的關係接連的出現,在孤獨的情緒到了頂點的時候,又捲入群體的漩渦。整個生命就被切割成碎片,在相似的情緒中反覆,如此不同又何其相同,不停的重複。



生命在群體自我的反覆中,也有甜蜜的愛戀,在民謠的節奏下,上演著一對對的雙人舞。這段真的很有趣,我邊看邊笑,男女間的愛戀在顯而易見的肢體動作下,了然於心。羞澀、害羞、試探、閃躲、反覆,愛情間的互動就被這些片段的動作包裹了。而之前的男方主動,到之後的女方主動,又是那麼的有趣生動。



生命就如同四季,從裸身到春夏秋冬,在不斷的群我困境中反覆,也到了尾聲。雖然都是那反覆的情緒片段,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只是對象與程度的不同,如果拆解到最後,也是這些情緒在反覆重組。從開始的潔白氣球,到每個人都染上了不同的顏色,生命的躁動不安,似乎也變成了坦然的喜悅,不知是接受還是看開,最後還是到了最後。



舞蹈相對於戲劇,是更抽象的,境隨心轉,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詮釋。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否跟伍國柱一樣,不過我看到了許多。散場後,透過了斷章,我好像認識了伍國柱。用詼諧的角度去解釋人生,在有趣怪誕下有著對自我與群體的釋然,斷章就是伍國柱對人生的省思吧。



相關文章:

歲月斷章

我們最終都是孤獨的:雲門舞集伍國柱「斷章」

雲門2007春季公演官網



音樂

2007年1月23日

[啃書] 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小孩子能否有主宰自己身體的權利?小孩能否知道什麼對自己最好?

安娜的誕生,不是那上天的恩賜或是命運的輪迴,而是被設計的,設計來救她的姊姊─凱特。凱特罹患了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醫生判斷活不過十歲,為了救她,莎拉與布萊恩運用基因篩選的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臍帶、血液、骨髓、幹細胞,十三年來為了延續凱特的生命,安娜不斷的供給凱特他部份的身體,這也是他被生下來的主要原因。但現在輪到了他的腎臟,安娜受不了這種日子,他決定控告他的父母,要找回她身體的醫療決定權。

小說的視角一直在變化,不斷的轉換第一人稱。作者用第一人稱的轉換當作章節,且以當時的主述者當做章節名稱,有的小說根本不提示就直接轉換,Jodi 算是貼心的。我滿喜歡這種敘事方式的,可以用不同人的角度來審視一件事情,本來事情就沒有絕對,端看用何種角度去了解。

不論是安娜或傑西,都生活在凱特的龐大陰影下,很想多得到些父母的注意,但是又知道那是不能也不可能的。喜歡 Jodi 描寫傑西這個角色的方式。過度瀟灑的無所謂,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保護色。不斷的惹事生非,是想得到更多的注意,還是只是要證明自己的存在。當布萊恩質問傑西所做的事情時,「我沒辦法救他。」傑西脫口而出。凱特是注目的焦點、安娜是為了凱特的存在、那我呢?這問題傑西應該問過自己無數次,但最後也只能尋找其他的出口,來發洩那無能為力的自責。

只有莎拉的主述,是由過去一路到現在的。莎拉是家的核心,他主導了整個家的意志,所以作者特別著墨在莎拉一路走來的心情。莎拉在小說裡是個爭議性的人物,他為何可以決定安娜要捐贈自己的身體,他為何愛凱特愛的這麼深,這都跟他自己的生長歷程有關,所以才需要蘇珊(莎拉姊)這個角色來強化莎拉的個性。就如同莎拉在法庭上的結辯,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也沒時間思考對不對,他只能這麼做,也相信這麼做是對的。

書中安排了凱特與安娜、莎拉與蘇珊、茱莉亞與伊莎三對姐妹,各有各的相處模式,也各有各的陰暗面。在這些姐妹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手足間的愛恨嗔痴,那是種很難細說的羈絆,但是你知道那就是了。

雖然你想要抓住某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酸苦回憶不放,然而多少還是會從指縫間漏掉。活著的行為是潮水:開始時似乎一點都沒差別,然後有一天你往下看,看到痛苦已經沖蝕掉許多。 --p.430

不喜歡故事的結局,太戲劇性了。但仔細想想,作者這種安排是很刻意的,讓那遺憾加倍,悔恨也加倍。不想說太多,看過了後就知道,試著從每個角色的角度去想,就會知道這結局是痛的,是無法磨滅的,對每個活著的人,跟她們所忽略的。

這本小說的命題是龐大的,從人工生命一直到家庭價值,都不是可以討論出個答案的問題。Jodi 用這個故事完美的把這些問題串起來,用故事讓讀者去思考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沒有給你答案,但給你思考的過程,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好看的小說,但是很難輕鬆的看。


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作者:茱迪.皮考特 Picoult, Jodi
譯者:林淑娟
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6.12

2007年1月10日

[啃書] 神之雫



同事極力推薦的一套漫畫,我有時候很難抗拒推薦,所以就敗回家了。

這是部關於葡萄酒的漫畫。主角神咲雫是位不喝葡萄酒的啤酒公司業務,卻有位舉世知名的葡萄酒評論家老爸--神咲豊多香。有天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卻同時發現父親在臨死前又認了一名年輕的天才紅酒評論家--遠峰一青當養子,而兩人要從他的遺囑中的線索去找出所謂的12門徒葡萄酒與最後的神之雫,最後找到的人就可以繼承他所有的遺產。

雖然神咲雫不會喝葡萄酒,可是卻從小受父親的菁英教育,擁有一身辨認紅酒與侍酒的絕技,而父親收遠峰一青的理由背後似乎隱藏些秘密,漫畫就圍繞這個比賽而展開。

日本人寓教育於漫畫的功力真的很厲害,或者說是藉漫畫來炒熱話題的功力。這部漫畫在日本已經帶動一波紅酒熱,在台灣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效果。漫畫中滿滿的都是葡萄酒的知識,單行本的後面也有十多頁的葡萄酒小常識之類的,看完後不會比看葡萄酒專書來的差,而且不像那些教科書般的乏味,多少還有畫的美美的帥哥美女與兩方競技的故事相伴。

農產品真的都是很大的學問,所以才會有"達人"這類的專家用進時光去鑽研,而由農產品釀造出來的酒,更是讓很多人著迷。我之前也有買過葡萄酒介紹的書來看,不過也都是看心酸的,因為口袋不夠深,光看沒有搭配著去品嚐,光知道一堆名詞是沒有用的,也只能唬唬人罷了。這次可能也是做個專有名詞複習而已,算個入門吧,總是欺騙自己這樣以後開始喝的時候就會進步神速。XD

2006年9月16日

實體 v.s. 網路

「當網路書店在銷售商品上具有優惠折扣、便利的取書方式、新書訊息、內文試閱…等多種優勢時,你還會去實體書店消費嗎?為什麼?」

這是開會時,我們家店長提出的問題。

自從網路書店出現後,提供大家一個便利的購書管道。不過對於實體書店來說,是多了個強勁的對手。有人說網路書店瓜分了實體書店的市場,也有人說網路書店是開發了新的市場。不過對身在其中的人來說,看這個問題總少了些客觀性,所以不論潛水的或是浮出水面的,請大家多發表一下意見,謝謝。

2006年8月28日

國外都.......


敦南店不只是個書店,早就是個觀光景點了,畢竟24HR書店的這塊招牌還滿吸引人的。一到寒暑假就很多"歸國華僑"到敝店參觀,雖然不少買書都賣不少,但也有不少令人覺得很......

CASE 1. 告示明明寫很清楚的折扣條件,結帳的時候就裝死,還說看不懂中文,硬要凹折扣。

CASE 2. 一群ABC到店裡閒逛,穿的全是HIPHOP樣,然後就在店裡嘻鬧,還用英文高聲喧譁。

CASE 3. 拿著一堆書到服務台要求退貨,同仁在解釋說明可以提供換貨不能退貨後,就在那爭論,然後撂下一句"國外都可以怎樣怎樣"

其中最讓我上火的就是拿"國外都怎樣怎樣"來要求的,聽到這種說法表面上還是要一副虛心受教的良好服務態度,可是會從心中怒起來。騙人沒出國過啊~~~該有的服務我們是一定會做到,當然也會朝更精緻的服務邁進,但不是在你無理要求的時候,還拿國外怎樣怎樣來給我們"指教"。

我不是在歧視華僑或是ABC,不過有些真的很令人厭惡,好像呼吸過外國空氣,就會高人一等似的,然後回到僑居地,又不敢在外國人面前指教~~(我怎麼會知道,我有親戚就是這種人orz)

其實服務這種事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而且彈性很大,總歸一句就是"互相"。不是每個服務業的外場都是聖人,客人態度好的時候,我們也會更用心的服務你;客人趾高氣昂的指教的時候,對不起一切照規矩。會叫的人有糖吃,做服務業的都知道這句話沒錯,可是我們也可以讓你覺得吃到糖,可是給態度好的客人吃更大顆的。

日本人的服務是很貼心且面面俱到的,但是日本的客人也是彬彬有禮並不會多做要求。美國的顧客很在乎自己的權益,但那是有明文規定的時候,而且會照規矩來。有的時候覺得台灣很多客人真的很厲害,對自己有利的通通學,然後對自己不利的通通不當一回事。趾高氣昂的要求全方面且貼心的服務,還要來鑽法律漏洞,真的應該給這些人拍拍手。

2006年7月2日

夫妻臉



我滿喜歡看情侶們的互動的,不過都是偷偷的瞄,小心的看。一半是害羞,另一半是不想打擾到他們的甜蜜。

現在的台北街頭,一對對的情侶,常有許多親暱的互動,比起國外,早已不遜色,不少情侶更是不惶多讓。早先還不時看到報章上有些衛道的文章,如今大家也早已見怪不怪了吧。

我工作的地方,算是半個公共場所吧,尤其是信義店,更是變成信義計畫區的最佳歇腳點。比起一般的書店,寬闊了不少,搭配上名師設計的設計裝潢,一整個就是最佳約會場所。

女生盤坐在男生懷中,男生倚靠著女生的肩頭,共享一本書。男生橫臥在女生的腿上,各自沉浸在彼此的書中。男女背靠背的坐在裝置藝術前,看到投入時,還不忘回頭來個一吻。更有甚者,書就癱在一旁,專心在兩人間的旖旎風光。

我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有時還是會被她們的創意驚嚇到,不過依然是甜蜜蜜啊~~

偷偷觀察了很多情侶,不論是敝店裡的紅男綠女,還是在公園漫步的白頭夫妻,大多數都有夫妻臉。有的是長的像,有的是氣質像,看起來就是個搭。

到底是因為像所以在一起,還是在一起所以才會這麼像,這應該又是個雞蛋問題吧XD

無論如何,都是甜蜜到令人忌妒啊。


p.s. 1 絲絲照片借一下 ^^
p.s. 2 那天來個誠品甜蜜蜜(甜膩膩)照片徵件好了 XD

Back to Mother Store



習慣上把進公司的第一家店,稱為自己的母店,所以敦南店就成了我的母店。

當初被詢問是否要調回敦南店的時候 ─ 正常來說都會回答,我回去考慮一下,晚點再回答 ─ 可是我幾乎沒啥考慮就答應了,主管們似乎也頗訝異。其實,正好前一陣子有在考慮,到底自己是不是要走這一行。因為還算年輕,真的想轉行的話,還會有比較充裕的空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承受轉變的彈性會隨之遞減。

在考慮的這段時間中,其實整個工作節奏算是不及格的,雖然外在看起來還可以,裝忙還裝的頗像的,可是有苦自己知,其實是很沒有章法的在工作。慢慢釐清想法後,剛好被詢問是否要回敦南接觸新的領域,也就沒啥考慮的就答應了,也是給自己更多的刺激吧。

回到母店後,感覺一整個熟悉;卻又如此的陌生。熟悉的是整個賣場的感覺、人群的感覺,陌生的是多了很多新的同事。或許會好奇,不就是人群咩,有啥差別?其實每個商圈都有不同的人味,最明顯的就是東區與西區的差別。敦南店跟信義店,感覺上是很類似的啊?一開始我也如此的認為,可是到了信義區後才發現,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差別。

信義區就像是個大賣場。雖然包裝的很多采多姿,可是群眾的組成,其實跟大潤發、家樂福等大賣場,有著不小的相似性。感覺就像全家出外走走順帶購物似的,要買不買,很大的成分是看心情。而信義店座落於其中,當然也是被如此的客群所攻佔,差別只在我們是賣書而已。

而敦南店的客群,明顯的就少了家庭味,多了不少的高調。穿梭於其中的人,感覺上就多了點雅痞味。不過氣質這東西,是很容易偽裝的,如不刻意觀察,很容易被唬過(在下我就頗會裝氣質XD)。在裝氣質的狀況下 ─ 也可以說被敝店的氛圍所感動 ─走出店門總覺得要帶個誠品紙袋,更能加強那有氣質的時尚男女形象。

本人骨子裡還頗俗氣,在外確總愛裝個小資形象。所以回到這充滿布爾喬亞符號的敦南店,就感覺通體舒暢。雖然私下幹譙客人還是要的,可是卻幹譙的滿心歡喜。忙歸忙,到還忙的滿爽的。

XD

2006年3月7日

[好文] How to be a Good Customer in the Bookstore?

同事在她的BLOG上的文章
寫的太讚了 一定要轉來這



當您在逛書店的時候:


當您在看不是屬於自己的書時,


找個舒適又不擋路的地方坐著看-有禮貌

當成自己家,趴在椅子上或地上看-沒禮貌

好好的拿著書-有禮貌

像古代人一樣把書捲起來看-沒禮貌


當您看書的中間要停下來做別的事情時,

把書闔上放在自己身邊-有禮貌

把書維持在剛才看到的地方然後開開的蓋下去-沒禮貌




當您看完書如果不知道該放回哪裡,


拿到服務台或給工作人員-有禮貌

隨便丟在賣場上-沒禮貌


當您需要書上的資訊時,

買下它-對作者有禮貌

到服務台作短暫抄寫-有禮貌




在角落短暫抄寫-嗯。


墊著書抄寫-沒禮貌

拿相機拍下來-沒禮貌

把書攤了滿地,大剌剌的寫-超級沒禮貌

跟同伴一起抄-這裡不是圖書館




當您想看的書外面有封套時,


拿給服務人員協助拆閱-有禮貌

自己偷拆-沒禮貌

自己偷拆還把包裝塞在書櫃上-超級沒禮貌


p.s.漫畫恕無法拆閱



如果有人打電話給您,

響鈴是無聲或震動-超級有禮貌

趕快接起來-有禮貌

讓它響半天-沒禮貌


當您講電話的時候,


找個人比較少的地方小聲講完-有禮貌

在賣場上邊逛邊講-沒禮貌

聲量大到有回音-超級沒禮貌



當您不知何處結帳、洗手間位置、想找的書在哪裡,詢問賣場人員時

聽完全部敘述再前進-有禮貌
話還沒講完就朝著不確定的地方走-沒禮貌

話還沒講完就朝著不確定的地方走,找不到還回頭來罵服務人員-超級沒禮貌



當您手上有食物時,

食用完畢才進入書店-超級有禮貌

拿在手上或收進袋子裡不食用-有禮貌

在像信義店這麼大的店面,找個空曠沒有書的地方趕快吃掉-算你有良心

邊逛邊吃-沒禮貌

邊逛邊吃還分給同行的人-超級沒禮貌


當您手邊有垃圾,附近又沒有垃圾筒時,

走遠一點丟掉-有禮貌

請服務人員代為處理-還算有禮貌

隨便塞在書櫃上-超級沒禮貌


當您覺得書店很漂亮時,

在不阻撓到其他客人的前提下駐足欣賞-有禮貌

對經過你身邊的服務人員表達讚許之意-感恩啊~

詢問服務人員硬體設施哪裡買-很抱歉,大部分都買不到。

拿出相機拍照留念-沒禮貌

被賣場人員制止後還繼續偷拍-超級沒禮貌


p.s.非常抱歉,目前賣場不開放私人攝影,真的非常抱歉。



當您帶小朋友一起來時,

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很溫馨

念故事給孩子聽-很溫馨但是會吵到別人

找一本書給孩子看,孩子很乖的坐著看書-有禮貌

找一本書給孩子看,孩子遇到問題時回答他-很溫馨但是會吵到別人

找一本書給孩子看,孩子遇到問題時敷衍他-沒禮貌

找一本書給孩子看,孩子遇到問題時不理他,自己看自己的-超級沒禮貌

自己看書看得很高興,放任小孩亂跑-世界無敵超級沒禮貌!

在賣場責罵小孩、打小孩-這已經不是禮貌問題了。



當您到櫃檯結帳時,


跟收銀人員說謝謝-非常有禮貌,感恩~

排隊-有禮貌

迅速決定付款方式-有禮貌

不知道該刷哪張而選很久(卡神不是人人能當的)-沒禮貌

拗折扣-超級沒禮貌

插隊-………


當您到服務台退換貨時,


雖然因為商品瑕疵,但是仍然心平氣和-超級有禮貌,感恩~

因為商品瑕疵就破口大罵-沒禮貌

不慎買錯但是態度友善-有禮貌

不慎買錯還盛氣凌人-沒禮貌

鑽某種漏洞惡意大批退貨-超級沒禮貌



當您需要手上的書籍時,

拿去付錢-正確

沒付錢就放進包包裡-錯誤



關於「客訴」:

如果您遇到惡質服務,客訴是消費者的權益。
如果您提出的要求不合理而無法做到時,成天嚷嚷著客訴,只會壞了您的氣質。

2006年2月16日

小布和他的女人們~~






現在雜誌區工作站的對面
就是"話題/人物"的櫃子
"話題/人物"好高尚的名字啊
其實櫃子陳列的都是些歐美的八卦雜誌 XD
US Weekly, People, Star, Life & Style.......

從去年至今 一個月可以看到小布跟他的女人們無數次
一本雜誌一個月四本至少有一本封面是他們
那這麼多本雜誌就知道看的有多煩了

這兩天過年延遲的外文雜誌都來了
一次來快40箱 上到八卦雜誌時
又看到他們了 而且一半以上都是 orz

小布跟裘莉啥時結婚呢
珍妮佛是否仍對小布念念不忘呢
兩人的愛情結晶要叫啥名字呢
裘莉可能會為子息影一年喔


........................

(/‵′)/~ ╧╧

PS 不過有他們的八卦雜誌 總是特別好賣 orz

2005年11月29日

遠見30 12月號




特殊的吊橋書櫃

這期遠見30雜誌的特別企劃 誠品與我
看了真的滿感動的會起雞皮疙瘩
因為我真的身在其中


而其中所說的台灣最大的書店
誠品信義旗艦書店
也就是我這半年來在忙的
很快的在十二月就會開幕了


會進誠品也是個偶然
我是滿喜歡看書的小孩
以前我並不是很常逛誠品
但是一直對誠品書店有很大的認同
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書店
不只是販賣知識而是在推廣知識
藉著活動裝潢等軟硬體來加工與書的邂逅


當初在服替代役的時候
是計劃著要去考建築研究所的
退伍後原本是想要去誠品邊工讀邊準備的
又覺得要半路出家去念建研所有點莽撞
就直接應徵誠品正職去嘗試一下
而我也只有投過誠品一家的履歷


第二次面試的時候被告知會被分發到服務台
是有點出人意料之外
本來以為會是在書區工作的
但與人互動本來就是我喜愛的部分
也就欣然同意


在服務台待了九個月之後
比預期之中早的被調進書區
又是一次的出人意料之外
在服務台的時候就有再想說可能會被調到哪一個書區
想來想去都在書上打轉
被告知的時候卻是被調到雜誌區
真的很意外不過卻也不會慌
因為我家一個月少說會買15本的雜誌
加上又喜歡吸收新知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挑戰


在雜誌區當門市五個月後
被告知要升組長時真的才是驚訝
因為在書店經驗是很重要的
身在敦南總店又年資尚淺
被當時的組長告知時真的有點發昏
當時因為組長人力調度
有兩位組長調他店
調一位進來一位內升
機會難得怎能放過
就在今年一月變成了書區組長


當了組長後真的眼界大開
店長是老資格的店長
之前離開誠品到出版社任職
後來又回到誠品
在開會的時候會有很多經驗傳授
總店會有很多活動
可以接觸不少文化界的活動
也可以接觸到很多內勤單位的同事
加上店長本身是個要求高的人 也就是龜毛
而文化事業部副理 吳先生都是龜毛人
所以總店就會變成眾矢之的
被採高規格對待
經驗就不斷的在累積


在年初的時候就有聽到
誠品對當初的統一高島屋很有興趣
但是也只是想想而已
因為SOGO 微風都很有興趣
誠品怎麼可能搶的到
結果我們小看了吳先生
在五月左右確定是誠品拿到合約


接著就是忙碌的時刻到來
拿下案子沒多久就確定由我們店長接旗艦店店長
而他手下的組長群就是當然的籌備成員
同時誠品整個資訊系統要轉換為ERP
然後會員規劃也要變成誠品卡
所以三檔大事同時進行
就一直忙到現在了


書區規劃 櫃位規劃 動線規劃 營收預估 書籍規劃
書籍訂貨 人事訓練 道具設計 書區上書 ........
加上同時還要兼顧敦南店的營運
真的讓經驗值快速累積
很多待很久的同事都沒辦法接觸到的
我在短時間內都體驗了一回
真的很累但也很充實很好玩


剛剛把遠見30的專題看完
就有感而發的打了這一大篇
把我在誠品的經驗簡述了一下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講的
有機會再說吧


對誠品有興趣的人
可以去書店翻翻這期雜誌
雖然講的好像滿廣告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沒誇張多少
一直在支持我們的真的是一股傻勁
希望我能一直有這樣的熱情

^^

願景




沒東西的雜誌櫃


會做大事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願景
才可以支撐著自己去開創很多事情


最近參與誠品信義旗艦店的開幕
有滿大的感觸的
雖然不是主要的負責人
但是也是幹部群之一
整個旗艦書店的規劃與執行都有跟到
所以覺得上面的主事者真的很厲害
能去規劃主導一個這麼大的東西
尤其千頭萬緒的作業規劃


還有就是老闆的願景
就秉持著讓信義計畫區多個文化地標的心願
去跟統一爭取統一國際大樓商場的經營權
因為對手是SOGO與微風
連內部高層都不看好能搶到
吳先生就一個人去跟統一談判折衝
轉眼現在店也快要開了


有願景的人就是不同

2005年4月29日

CHEERS v.s. 30



CHEERS 5月號



30雜誌 5月號

在有限的時間及預算下
光看封面
上面這兩本雜誌
你會給哪一本一個機會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現在出版業的競爭激烈
兩本雜誌的內容各有優劣
但當目標市場重疊時
就看誰能抓住讀者的視線


不只雜誌 書籍也是一樣
書店中滿滿的書
你會挑哪一本來翻閱
當然是挑第一眼感覺對的


這些都與美編有絕大的關係
並不是只要搶眼就好
如果美編夠厲害夠敏感
能將書的裡外風格一至
而能抓住目標客層的視線
才能進一步讓書的內容與讀者接觸


現在已經是個分工精細的時代
在出版業也是
很可惜的有很多好書
因為無法表裡如一而喪失進一步的機會
在這個視覺導向的時代裡
美術編輯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了


對了......
上面兩本雜誌你會選哪本


我現在問了5個人
5個都選CHEERS

2005年2月19日

人才




2/19去大直店支援盤點的時候,同一區支援的同事都差不多,又看到了許多的熟面孔。
其中有一位跟我同期的同事,中午吃便當的時候才知道,他要離職了。
她已經是二進二出誠品,這一次他待了一年四個月。
跟他聊了不少東西,也想了不少東西。


會進來誠品的同事,性格中都有蠻大部分的理想性,才會想進來這個行業,畢竟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前兩項條件,我們都沒有。
書店業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悠閒與脫俗,講實在一點,就是零售業,就跟7-11差不多,只不過賣的是書罷了。
而且利潤不高,不可能有跟服飾業或餐飲業一般的利潤。
加上商品品項繁多,新品出現速度快,對基本的門市而言,光是基本的進銷存退,就會消耗掉你大部分的時間。
而進一步的商品陳列、顧客服務、店頭行銷等等,就會吃掉妳剩餘的時間。
想要坐在櫃檯看書?無異是緣木求魚。
部分的新進同事在認知到這點時,就會離職了。


那為啥不多請一些人呢?這就要回歸到經營層面。
人事成本在經營上是一大問題,書店業利潤小,想要增加人力就必須要增加營收,而市場是很難掌握的。
如果多請一些人,同事負擔減輕,但是成本增加,又不能保證會產生相對的營收。
但是不請人要增加營收,就要靠現有的同事多花點心思來創造績效,那又是更多的壓力。
這樣的問題不只在書店業,在各行各業都有,不過書店業給的薪資較低,在搶人才上並不是有利的一方。
加上又要篩選到耐操、好用、拼第一的人才,在面試的時候就會更嚴格的挑選,新血進入的速度無法提昇。
這就需要更好的經營策略甚或是大環境的轉變。


而留下來的同事,學歷並不是必須,但是都有一定的能力以及理想性,加上喜歡書的這項必要條件。
那為什麼還會有人離職,顯性原因通常是生涯規劃,隱性原因是不確定性或心力交瘁。
做到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考慮到未來性,有部分同事單純喜歡書店的環境,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而部分的同事會考慮到升遷、自我成就等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規劃,就會產生不確定感,這是無法強求的。
心力交瘁的狀況有些是不能排解不斷累積的壓力,抗壓能力到了極限,這就要靠適度的減壓。
另一些就是同事的相處,與主管意見不合、與同事間不和也都會造成心力交瘁的結果,這些跟管理就有很大的關係。


我之前的主管講過,管事不難,難的是管人。
事情的處理只要有方法,步驟清楚,風險掌控得宜,都可以解決。
可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管理方法對不同的人,並不會有一樣的結果。
處理不好,輕則產生摩擦重則流失人才,對公司而言,流失人才是最嚴重的損失。


打了這麼篇落落長,是怕自己會有類似的疏忽。
畢竟才剛升上小小主管,除了擔心執行層面出問題,更怕在管理層面出了紕漏。
該學的東西還很多,說的永遠比做的容易,只能不斷的提醒自己。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