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

This is LONDON !! - Traffic Light



印象中,英國人是循規蹈矩一板一眼的,對於遵守規則這檔事,應該都是照規定來。理論上可能是吧,但是遇到紅綠燈這檔事,就發現印象終歸是印象,現實是不同的。

92年那時候到歐洲就有發現,行人用紅綠燈對歐洲人來說,似乎是參考用的,這次來到倫敦確定了,行人用紅綠燈真的只是參考用的。本地人看到路口的行人號誌是紅燈,可是都沒有車的時候,就會給他直接過去。我住的地方附近就是 St Pancras 跟 King's Cross 車站,你在那個路口看,會乖乖等紅綠燈的,八成是外地來的.....

題外話,EUROSTAR 2007/11 開始,倫敦發車車站要從 Waterloo International Station 改到 St Pancras Station,到巴黎來回最便宜£59,單趟時間2.5HR左右,這麼方便,好像不去一趟不行耶。

倫敦是座有歷史的城市,馬路是沒啥都市計劃,都是長出來的,這樣的道路系統,想當然會歪七扭八錯綜複雜。也因為這樣,紅綠燈的時相真的會令人搞不懂,有時車可以走人還不能走,有時很久了行人號誌還是沒動靜。生命自己是會找出路的,倫敦人也想到如何去適應了。我當然很快就適應了這種過馬路方式,聽起來很恐怖,不過還好。因為倫敦的街道都小小條的,能到四線道的就算大馬路了,這種雖然還是有人會闖,不過我比較怕死,還是乖乖等紅綠燈。

要忽略紅綠燈過馬路一定要很小心,雖然倫敦的駕駛是尊重行人的,不過如果你闖紅燈,他貓到你是不用負啥責任的。反正要過馬路還是都要看路,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小心為上。

2007年10月14日

Moore at Kew



Timeout London 是我在倫敦趴趴走的情報來源,這個展覽是 Timeout 的 critics' choice,所以我才會去看這個展,要不然對 Kew Gardon 跟 Henry Moore 都很陌生,也不大有可能去看,不過還好有去看。

下午兩點多才到 Kew Garden,之後才知道太短了,應該一大早就來的。不要小看 Kew Garden,以為他只是倫敦為數眾多公園的其中之ㄧ,Kew Garden 可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ㄧ呢。其實 Kew Garden 比較像是植物園,一個有三百多年歷史,120公頃的大植物園,搜羅了世界各洲的植物,其中的研究單位也是世界上植物學有數的單位。其中的景致很漂亮,散步在這感覺真的很好,有很多老樹都很有形,還有各式花卉等,真的花上一天都看不完,何況還要看雕塑展,真是托大啊。(官網歷史

這次主要去的目的不是植物園,因為到了才知道這植物園的厲害(...orz),主要目的是要看 Henry Moore 的雕塑展 Moore at Kew。nry Moore 是二十世紀非常有名的當代雕塑大師,在1898 A.D. 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礦業工程師家庭,在大學時候就開始藝術學校就讀,到了30年代開始展露頭角,到了1948年獲得 the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Prize at the Venice Biennale,自此享譽國際。

Henry Moore 是位很多產的藝術家,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最有名的是他的大型戶外雕塑,其實很多人都曾經看過只是不知道是他的作品。這次 the Henry Moore Foundation 與 Kew Garden 合作,將 Henry Moore 28 大型的戶外雕塑作品集中到 Kew Garden 來展覽,因為 Henry Moore 的作品很多都是師法於大自然,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策展動機,這也是第一次在倫敦有如此豐富的 Henry Moore 大型雕塑展。

"Sculpture is like a journey. You have a different view as you return. The three-dimensional world is full of surprises in a way that a two-dimensional world could never be," 就如同Henry Moore 自己說的,看立體的雕塑作品,每個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想像,可惜時間太少,28件作品能全部看到就很高興了,展覽到明年三月,或許有機會我還會去看一次吧。

[ 所有相片 ]

Moore at Kew
15 sep 2007 - 30 mar 2008
Kew Garden:Kew Road, Surrey, Richmond, TW9 3AB

adult £12.25, concs £10.25, under-17s free

2007年10月8日

STOMP



10/5 Fri 第一次到倫敦的劇院看表演,值得紀念的一天。在台灣七八月也看了不少東西,可是都沒寫成網誌,現在再寫就像回憶錄了.....orz,在倫敦的心得要趕快寫,要不然拖下去到時候又不了了之。

倫敦的表演這麼多,為啥要選STOMP當第一場?因為之前在台灣有看過STOMP的影片,運用各種生活用具的打擊樂表演,讓我印象深刻,就很想看看他的現場表演。還有一點,看STOMP是不需要啥英文功力的 XD,拿這做開場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在 The Official London Theatre Guide 的 DM 上,STOMP 不在 Music、也不在 Musical,是放在 Entertainment 這類,因為這真的是很特別的表演,從1991年在英國開始,已經持續16年了,現在在 New York、London、Las Vegas 都有固定表演。

STOMP 的內容綜合了舞蹈、音樂、默劇等,由八個表演者演出。表演者運用各種生活上會用到的工具跟身體,來敲打出節奏,有的時候還有旋律。運用到的生活用品有長柄刷、火柴盒、塑膠桶、鐵桶、垃圾桶、水管、小掃把、流理台、棍子、鍋碗瓢盆、報紙、塑膠袋、通馬桶的、打火機等等,應該還有我沒打出來的,總之琳瑯滿目。

印象最深的是水管跟流理台這兩段,水管的那段,用的是橡膠軟管,像是冷氣水管外保溫的那種,有趣的是八個表演者用的大小粗細都不一,敲擊起來除了節奏外還會有音高,搭配起來旋律就出來了,很有創意。流理台那段更是一絕,四位表演者各背了一台不鏽鋼的流理台,有趣的是裡面還裝水跟鍋子,那就很有表演空間了,前排的觀眾還會有驚喜 XD。

除了這些充滿震撼力的節奏外,表演者的喜劇表演還有跟觀眾的互動,也是讓觀眾很HIGH的,台上台下都玩的很盡photo興,雖然表演時間只有100分鐘,不像音樂劇動輒都有兩小時半,可是絕對讓你有值回票價的感覺,不過雖然只有100分鐘,八位表演者的運動量也是很驚人的,大部分的橋段都是要用全身的力量來表演。

這次的表演是在的 SOHO 區附近的 Ambassadors Theatre,這是間有歷史的劇院,從1913年六月就開始他的第一場表演。劇院外表看起來真的很不起眼,剛到的時候還在想,這建築物裡面塞的下一間劇院?等開場才發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座位區有兩層,加起來大概500個位置左右吧,舞臺面寬估計大概18公尺左右,不大但是跟觀眾席的互動很夠,裝潢是看的出歲月的痕跡但也不會覺得寒愴,滿有趣的場地的。



STOMP
The Ambassadors Theatre
West Street, London WC2H 9ND

Fri 5 OCT 07 08:00PM
Stalls G1
GBP£22.00 原票價£45.00

2007年10月5日

2 WEEKS


SOAS附近的某間飯店,陽光照的很有感覺

到倫敦兩個星期囉,多謝大家的關心。 <(_ _)>

時間過的很快,夯不啷噹兩個星期就過去了。如同照片上顯示的,在倫敦,我第二天就差不多適應了...Orz,真的就像小強一樣,適應力很強。

到的第一天是住旅館,因為太晚已經不能去宿舍 CHECK IN,隔天用力的吃了飯店的早餐後(錢都附了,當然連中餐份一起吃),就去宿舍報到。因為寢具跟廚具都沒有附,行李安頓好後,拿著台灣帶去的COSTOC的購物袋就去超市廝殺了 。當天就來回三趟,寢具廚具檯燈水壺等,還採買了些食物,才完成安頓的工作。

到這的生活笑說是家庭主婦的生活,因為這裡的外食真的很貴,漢堡王的套餐最便宜的要3鎊以上,就是約等於新台幣200多,單純的 Fried Fish & Chip 也要4鎊,就連學校餐廳的一塊 Fried Fish 也要£2.5,而且薯條另計。要是普通餐廳的餐點,少說也要£5 以上,這是普通餐廳的簡餐喔,如果像樣一點的,£10 起跳,所以說,這種價格只好自己煮了。

以前在台灣是說的一口好菜,現在就真的要來實做了,炒麵、三明治、燉飯等都煮過了,上星期去China Town買了醬油、醋、冰糖、五香粉、油蔥酥等後,陽春麵、醬燒雞肉、里肌豬排、炒飯等也陸續成功,接下來還會陸續有新花樣,下廚現在是很重要的休閒活動。話說大同電鍋最後還是沒帶,星期三晚上終於用小鍋子煮飯了,哇哈哈,第一次就成功,沒有鍋巴,不過泰國米還真夠難吃的了,等這包吃完再去 ChinaTown 補貨。

衣服也是用手洗,因為用一次宿舍的洗衣設備,洗衣£1.8、烘衣£1.0,那一定要積一堆才會划算,可又哪來這麼多衣服積,就自己在浴室洗囉,省錢還可以練腕力。

倫敦交通方便歸方便不過很貴,怎麼貴法勒,倫敦分ZONE 1 到 ZONE 6,單區移動最便宜的現金票要£4,妳沒看錯台幣250以上。可是辦 Oyster Card 就是像攸遊卡一樣的儲值卡後,就會變成£1.5,也就是一趟台幣100以上,有比較便宜吧。那巴士的話,現金價£2,Oyster Card 90P,也有比較便宜吧。還好宿舍到學校,走20分就到了,要不然這也是筆很恐怖的消費。

學校開學一個星期了,還在適應,畢竟要用英文的方式思考,不是很容易,又很多單字用不出來,話說不清很難過~~。聽到是還聽的懂七成以上,只是聽都來不及了,筆記就記的很差,聽懂跟拼出來是兩回事,等想起來怎麼拼,老師都不知道講到哪了。不過應該很快就能進步吧,也不能應該,要很快的適應,11月底還要交2500字的商業課程報告。

很勇敢的選了一個很精實的語言課程,一周20HR,10HR英文課,6HR專業課程,可以從商業、人文、社科中三選一,還有4HR的選修課,我選的是Introduction of ART。課程分三期,每期末英文要考試,專業課程要交2500字的報告,整個就是很刺激,這樣操下來,不進步都很難。

近況大概就是這樣囉,照片隨時會更新,功課雖重,趴趴走可是不能少的,星期一二下午都沒課,再加上週末,好好用應該趴趴走不是問題。BLOG部分會盡量更新,想說明年看看可不可以用雙語的 XD,希望很快就可以有這種功力。很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在這玩的很快樂 XD。

2007年7月22日

[單車] 碧潭



PIC 1:小藍跟碧潭吊橋



休息了幾天沒騎車,腳又開始癢了。昨天下午看天氣不錯,決定騎去碧潭看看。行車紀錄(不含休息):2'39''57、46.56km、均速17.4。(少記了快5公里,沒按表)



家 → 民生東西 → 大稻埕 → 公館 → 福和橋 → 永和 → 秀朗橋 → 新店 → 碧潭 → ....原路折返..... → 民族東西 → 家



本來以為福和橋台北市側的單車引道已經好了,台北縣側的應該也差不多了,結果沒有 =.=,還是得牽下樓梯,雖然短短十多階,可就少了那連貫感。還有秀朗橋也是,中和側的河濱公園因為河岸施工,到秀朗橋就一定得過橋到新店側的河濱公園,可是中和側的引道也沒做好,要牽車上樓梯,雖然有單車斜坡,可是還是很麻煩。



這是我第一次來碧潭耶,應該是吧,因為之前沒有印象,有也是很小的時候。就很.....人工化的休憩地點,到這也只能逛逛市集、踩踩腳踏船、走走吊橋吧。本來以為會騎很久,還好,沒騎到八里遠,沿路景色也普普,所以也沒拍啥就專心騎車。新店側的河濱公園還做的不錯,不過似乎沒有夜間照明,晚上可能有點恐怖。




PIC2:岸邊休憩的人們



PIC3:碧潭

2007年7月12日

[觀影]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IMDB 開眼 Kingnet

從知道有這部電影開始,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看,沒為啥,就是懷舊而已。變形金剛是童年的回憶之ㄧ,小時候雖然不會去跟這卡通,但常常轉到就看。那種會變形的車子真的很吸引小男生,也不知道為啥,反正就會讓小男生很興奮。

知道這次電影版的變形金剛是由麥可貝導的,就知道不會難看到哪去,他最擅長就是這種快速度的動作片。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現在CG已經進步到很可怕的地步,而變形金剛的CG簡直是嘆為觀止。看到在變形的時候,很想給他用遙控器做慢動作播放,可惜沒辦法.....麥可貝為了展現變形的俐落感,在每台變形金剛形變的時候,都用流暢的動作處理,可是卻沒辦法滿足我們這些想看變形細節的小男生。

整部片子真的拍的很流暢緊湊,看完不會有已經144min的感覺,沒有冷場。當然乒乒乓乓是意料中的,可是沒想到有這麼多的笑點,看起來的感覺很像在看絕地戰警,就是一堆即興的笑點,都出現在很神奇的地方,搞的全場觀眾笑到沒力。

這部片子的劇情,其實沒這麼重要,也不要去找他的BUG了,看的爽最重要。反正就是正邪不兩立,好人一定會打敗壞人。不過 MEGATRON 密卡登最後的死法也太鳥了吧,又是"啥!這樣就掛了喔?!",只能說這死法太有創意。不過可以預期的,這一定會有續集。

如果要挑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十個有九個會挑 BUMBLEBEE 大黃蜂吧,他在電影中的戲份最多也最討喜,會有超人氣是無庸置疑的,而且誰不想要有台善解人意的超級跑車啊。

這部片一定要去電影院看,沒有大銀幕跟暴力音響,看這種片還有啥意思。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導演:麥可貝 Michael Bay
編劇:羅伯托奧契 Roberto Orci、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Alex Kurtzman
男演員: 西恩李畢福 Shia LaBeouf、梅根福克絲 Megan Fox、泰瑞斯吉布森 Tyrese Gibson、強沃特 Jon Voight

[單車] 景美



PIC 1:在古亭河濱公園的小藍



在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下,今天應該是不會有午後雷陣雨吧?所以就給他衝啦,這次目標是景美,想看看北市河右岸這側的單車道最南可以到哪裡。騎乘時間:2.16 HR、37.17 km、巡弋速度 17.2 km/hr。



一樣從民生西路底的大稻埕碼頭出堤防,反正不是從大佳就是從大稻埕,我出堤外就這兩個出入點。這次就沿著河岸往南騎,沿途就是一座座橫跨大河的橋樑,忠孝、中興、華江、萬板、華翠、光復、華中、中正、永福、福和、水源快速、鳴遠,最後單車道的終點結束在景文街,其實後面在政大那還有一段單車道,不過中間尚未連結,也不知道啥時候才會接起來。





PIC 2:寶藏巖



PIC 3:福和橋的引道



從忠孝橋到華中橋這段的河濱公園,味道是比較重些,就是那種混雜很多奇奇怪怪的味道,以前整條淡水河基隆河都是這味道,現在只有幾段還有這種怪味。這大段的河濱公園,最讚的是古亭河濱公園(中正永福橋間),鋪面、公園、街道家具等都是一流,剛好也在高價地段旁,魚幫水水幫魚?不知。這次出門的時間比較晚,四點多才出門,剛好又是週五,河濱公園很多運動的人,散步的、打球的、騎車的、跑步的,感覺就是個進步城市該有的風貌。





PIC 4:古亭河濱公園



PIC 5:華江雁鴨公園



PIC 6:這應該是忠孝橋吧??




颱風在台灣附近,天空就會特別的藍。我騎車的裝備,飛狼單車包(背包後有輕鐵架不會貼到背)中會裝錢包、鑰匙、輕便雨衣、防曬油、還有S80,看到不錯的景緻,就拿出來拍,今天剛好是黃昏,是很適合照相的時間(光影變化強烈)。數位相機的好處,可以不用管底片猛照就對了,像這種光影反差大的,我都會用不同的曝光照個四五張,然後挑中意的。



現在照像真的算是全民運動,我回到大稻埕的時候,碼頭那有一堆人拿單眼在那等落日(PIC9),只有我騎著車把我的S80拿出來拍,旁邊的每個都很專業,單眼腳架砲筒的。今天的路線剛好把所有的橋都經過一次,台北橋跟福和橋的單車引道都已經做好了,嘿嘿,那就可以走長程經台北橋到三峽鶯歌,跟經福和橋到碧潭了,找兩天走走看。





PIC 7:北縣三重的天際線



PIC 8:黃昏下的大稻埕碼頭



PIC 9:大稻埕碼頭拍夕陽的一堆人

2007年7月9日

[單車] 八里十三行



PIC 1:小藍在挖子尾的觀海長堤



我的屁股應該已經沒感覺了吧~~騎了兩天25km左右的短程後,今天就給他來拼個長一點的,往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前進。這次估計應該會破 50km,結果最後 55.55km,行車時間 3'30''17 (不包括休息時間),巡弋速度 15.8km。



下午看天陰陰的,當機立斷就衝出門了,本來想說可以閃過午後雷陣雨,結果最後還是要在百齡橋下躲半小時。今天路線是 大佳 - 大直橋 - 基隆河右岸 - 關渡 - 關渡大橋 - 八里 - 十三行 - 八里 -(渡船)- 淡水 - 關渡 - 基隆河右岸 - 大直橋 - 大佳。到最後真的上不了大直橋的引道,還是太遜。





pic 2:八里碼頭



PIC 3:八里碼頭



PIC 4:八里渡船頭




八里左岸真的弄得不錯,不論是騎車、散步、就算是發呆都是個不錯的地方。上次去八里左岸,是十三行剛蓋好的時候,這次去感覺好多了。就連今天星期一,也還是有很多人在那休憩,也有不少觀光客。好久以前,曾經有一次從淡水坐渡輪到八里,那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星期一博物館休息,本來想上鯨背遠眺,只好作罷。





PIC 5:八里漁港



PIC 6:挖子尾港口



PIC 7:淡水河口



PIC 8:十三行博物館



PIC 9:十三行博物館




這次剛好在夕照時刻返航,河口一片金黃,就在那看海看著就入神了,發呆但腦子裡還是不停在轉,也不知道多久才回神,去淡水看夕陽真不是蓋的 XD。





PIC 10:八里側的夕陽



PIC 11:渡船上的人



PIC 12:渡船與淡水碼頭



PIC 13:淡水夕照



PIC 14:夕陽與小藍



PIC 15:淡水車站旁



PIC 16:淡水夕照



PIC 17:淡水捷運站旁



PIC 18:觀音夕照

2007年7月8日

[單車] 基隆河沿岸



PIC 1:在河岸給小藍拍個照,背景可是101喔



越騎越有趣~~下午閒閒,又騎著小藍去晃晃了,這次的目標是沿著基隆河往東走,看看可以騎到哪裡。



一樣從大佳疏散門那出去,沿著左岸往東騎,結果在南湖大橋那就沒路了,只好回頭到成功橋那過河。續沿著右岸往東,最後如同地圖,在基十一號疏散門那腳踏車專用道就沒了,接著回頭一路騎回大直橋,在大直橋過橋繞回大佳疏散門。結果花了100分鐘,25.8KM,巡弋速度15.6km/Hr。









PIC 2:在右岸的高速公路下拍的



這天是週末,基隆河岸兩側的公園都是休憩的民眾,從事著各種的活動,最多的就是散步、然後是騎單車的,還有遛狗的、打棒球、打籃球、慢跑的,最炫的是玩遙控飛機的,還有在某個橋下,還有看到一些像是印度人在那裡打板球,板球耶,在台灣超少見的啦。



運動真的會讓人心情好。這幾天騎車,在路上看到騎士,多半都會點個頭打個招呼,那瞬間的感覺就很好。還有看到在一旁運動的大人小孩,沐浴在陽光下,每個都很有活力的樣子,騎著看著整個人就舒暢了起來。加上河岸都會有風,雖然逆風騎時會有點吃力,但還是很舒服的。



現在在腳踏車道的周邊,都有設置單車租借的點,假日在大佳公園那的租借點,真的很熱鬧。攜家帶眷的、情侶出遊的都在那租自行車運動,也不一定是運動啦,散散心逛一逛都很好。很喜歡看小小朋友騎車的樣子,搖搖晃晃的很可愛,都是些小羅莉小正太 XD。





PIC 3:不要小看這小山丘,當年可是鼎鼎大名的內湖垃圾山,現在裡面還是垃圾



PIC 4:基隆河右岸美堤河濱公園,那幾棟可是大直豪宅呢



PIC 5:傍晚的光影變化總是很吸引人



PIC 6:大直橋的斜張橋造型,一直都是大家取景的重點



PIC 7: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PIC 8:大佳公園扶老攜幼的遊憩民眾

2007年7月6日

[單車] 社子



PIC 1:大稻埕碼頭



昨天在屁股快裂開的狀況,想說痲痺了就沒感覺,就在這種阿Q想法下,很努力的又出門騎車了。沒這麼神經的再挑戰40公里,才剛沒幾天就照腳踏車專用道的路線走吧,這次選個比較悠閒的路線 ─ 社子環型路線。







因為從家裡出發的話,要走這條路線勢必會走市區的路線。很久沒在熙來攘往的馬路上騎車了,基於馬路規則:開車的譙騎機車的,騎機車的譙騎腳踏車的,大家一起譙駛公車的,想必有很多人譙我這個慢慢在路上遊蕩的。





PIC 2:碼頭邊的大稻埕地圖石碑



PIC 3:碼頭外的仿古帆船



沿著民生東西路一路來到堤防,出去水門後就是大稻埕碼頭了。這附近是台北這城市的起點,圍繞著台北舊市區,有機會來這走走也不錯,附近還有寧夏夜市,吃吃喝喝不是問題。出水門在碼頭溜達溜達後就開始慢慢騎,巡弋速度保持在15km/hr上下,順流而下的時候是逆風,有點吃力但是很舒服。



社子,隸屬台北市卻感覺像是被遺忘的一角,步調跟市區有滿大的落差,散佈著稻田與工廠。因為阿嬤的娘家在社子,以前去過幾次,一進了延平北路七段就好像到了另一個台北,四周充滿了鄉村的味道。不過我對社子最深的印象,是在小學不知道幾年級的時候,到社子親戚家喝喜酒,看了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脫衣秀,三點全露的喔 XD。





PIC 4:社子腳踏車專用道



社子腳踏車專用道的頂點,是基隆河跟淡水河的合流處,也因為社子位在台北的兩條大河中間,所以常有淹水的消息傳出,之前郝龍斌才被搞的焦頭爛額。陷在市政府在河流處那設了一座公園,細部施工還沒完成,不過感覺不錯。在那看著右邊的關渡平原、左邊的觀音山跟前方關渡大橋,吹著從大海吹來的風,感覺很好。





PIC 5:施工中的公園



PIC 6:向著大海的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