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令人無言的奧運轉播



當在這四年一度的運動嘉年華,想打開電視看一下,據說是由無線四台耗資好幾億賠本服務大眾的轉播。結果是看到重播的鬼打牆八點檔、置入性行銷節目、重播N次的星光大道第二季....讓我懷疑下面的這段新聞到底有多大的真實性。

今年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無線四台再度攜手合作,提供國內觀眾即時的轉播服務,人力與物力上都做了相當大的投入,無論是奧運轉播權利金、國際廣播中心IBC的租賃設置費用、轉播設備採購、轉播設備運輸、訊號傳輸費用及工作人員出差費用等等,基本支出足足比2004年雅典奧運增加了19%。
或許是這屆的奧運,無線四台都有了數位頻道,所以可以意正嚴詞的說"有數位台24小時全天轉播",然後在無線台就只有那可憐的轉播時數,還有狂打的數位電視接收器的廣告。然後真的有心轉播的專業體育台,只能眼巴巴的看無線台在那侮辱專業。奧委會為了顧及收視群眾而限制只能給無線台轉播的美意,就這樣被無線四台在腳下踐踏。

更不要講說該轉播的不轉,然後熱門的就兩台同時轉播。整個就是怕廣告收入被某家獨占,卻還要噁心的說是要服務廣大的觀眾。還有平常把新聞部的體育組裁光光,到這個時候就找些連高低槓跟雙槓都分不清的轉播員湊數,真的不是一個贛字可以形容。還好有甘心的hiChannel提供五個直播台,更有各比賽單項的MOD服務,才能一解體育迷的癮頭。

很懷疑體委會推廣體育的誠意,在這四年一度的盛會時,完整的轉播服務就是推廣體育活動最好的工具,卻放手讓四台去惡搞,還裝好心的說是虧本轉播拿翹,最後讓中華電信成了最大贏家

嗚........我想用大電視看奧運啦,而不是只能在小螢幕上看hiChannel.....

2008年8月6日

紅遍全球





(SHE有沒有像藍藍路 XD)

..........看完了以後,有沒有很感動?我看完了可是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過不是感動來著,是一種寒毛直豎的噁心感......

我沒有在電視上看過這奧運主題曲,會去找來看的原因,是因為王丹在自由時報的這篇"迷失在集體狂熱中的林夕"投書(備用連結)。

"不知道讀者看到的第一感覺是什麼?我是馬上有三個感覺:第一,真是噁心啊?!這也叫做歌詞?這跟街上那些拉生意的吆喝有什麼區別?第二,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曾經有一首歌叫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歌詞很簡單,就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就是好!!」反覆重複,氣勢磅礡。當時全國上下傳唱,婦孺皆知。林夕這首歌詞,跟〈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簡直是孿生兄弟,難怪我看起來這麼眼熟。第三個反應,就是堅決不相信,不相信我的偶像會創作出這種垃圾。於是我上Google,上百度,最後只好承認這是事實。不信讀者在Google上輸入〈紅遍全球〉就知道了。"

我看完後,很無聊的去找影片來看,更無聊的是,我還去找"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來比較比較(YouTube 真是好物),真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我只找到這版的,歡迎提供更歡樂的版本)

我不想說歌詞有多噁等等,王丹已經說的很棒了。我只是想到,如果這首紅遍全球真的是奧運官方主題曲,請大家想像一下,開幕式滿滿的鳥巢中,大家在那"好呀!好呀!暢爽啊!"......還要不要人活啊.....於是馬上去GOOGLE一下相關的訊息。萬幸,這首只是可口可樂的奧運主題曲,真是嚇死我了。

商業活動真是門學問,要在格調與效果中找到平衡。雖然這首歌真的很沒有水準,但以可口可樂鋪天蓋地的預算加上朗朗上口(俗?)的旋律,沒多久普羅大眾們隨便都可以哼上一段"暢爽啊!!"。而且暢爽兩字很顯然的就是要跟可口可樂做結合,強調喝碳酸飲料的那種清涼感。大型跨國企業在運用與運動比賽的廣告時,操作手法真的很細膩,而且在效果評估上很在行。要是我,不會去用這麼沒格調的音樂,但現在看來廣告效果還不錯,看來我不大適合當行銷人 XD。

逃掉全鳥巢的觀眾一起暢爽的噩夢後,很好奇到底開幕式的主題曲是哪一首。籌委會倒是很堅持,要保持那最後的神秘感,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洩漏(新聞)開幕式都被韓國人拿去播了,還撐啥啊。大家猜測應該是呼聲最高的這首"永遠的朋友"。





(這首有水準多了,至少好聽)

每屆奧運開幕式的高潮,除了點聖火的那瞬間外,就是主題歌響起的那刻。我個人是還滿期待明天的開幕式的,看韓國狗仔拍到的畫面,還搞的挺波瀾壯闊的。到底會用哪首,明天就揭曉啦。最後來回顧一下歷年的奧運主題曲吧。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 Oceania - Bjork






2000 Sydney Olympic Games - The Flame - Tina Arena






1996 Atlanta Olympic Games - The Power of the Dream - Celine Dion






1992 Barcelona Olympic Games - Amigos Para Siempre - Sarah Brightman & Jose Carreras






1988 Seoul Olympic Games - Hand in Hand - Koreana


2008年2月28日

The Kingdom



The Kingdom (IMDB: 7.3/10)

可以看出想要拍出很寫實的戰爭片,可是巷戰中的無敵表現,差點就毀了整部片,還好結局把整部片救回來。

一開始的恐怖行動拍的很有質感,鏡頭的切割也把緊張的感覺表達出來。然後在處理FBI跟美國政府矛盾的部份,也有想要把政治的現實面表達出來。不過壞就壞在英雄主義還是很強烈,強烈到整部片感覺有點精神分裂,一方面想要寫實,一方面有怕太寫實影響票房。

會想要跟 Black Hawk Down (黑鷹計劃) 做比較,感覺有點像,或許 The Kingdom 也想拍出那樣的質感,可是我卻同時也聯想到 Die Hard (終極警探)系列.....

全片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結局,讓整片感覺言之有物。美國在中東的情況,應該就像片中想表達的吧,剩下的就是利益與仇恨而已。而且獲利的跟復仇的,還是兩批不同的人。

最後平行剪輯出來的對話:

I will kill them all.

Don't fear them, my child. We will going to kill them all.

誰說哪句話應該不那麼重要了.....



It can find director want to take a real war film. But the heroic perfermance at the street battle scene almost ruined director's dream. Finally, the ending of the film got more extra star.

At the beginnig, the terroristic action have more quality and film editing shows the nervous feel. Furthermore, the conflict between FBI and government attempt to show the reality of politics. However, the American way heroism make this file like a schizophrenic. In the one hand, film wants to show the reality. I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io dose not want to lose box office receipts because the file is too real.

In my opinion, the Kingdom is similar to Black Hawk Down. Maybe the Kingdown want to be that, too. But at the same time, I think about DieHard series.....

The most important is ending which make film have substance. The USA's conditin in the Middle East, like the film want to show, just leave profit and hatred. Unfortunately, that belong to different groups. Profit just is owned by a little of people, bu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only shares hatred.

The alternate scenes at the end of film:

"I will kill them all."

"Don't fear them, my child. We will going to kill them all."

But who said which one is not important anymore.



schizophrenia [n.]

a serious mental illness in which the way you think and feel is not connected with what is really happening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c
1 [adj.]

1. someone who is schizophrenic has schizophrenia

2. frequently and suddently changing your opinions and attitudes


schizophrenic2 [n.]

someone who has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患者

2008年2月25日

我在墾丁 天氣晴 Wayward Kenting



出門在外,有網路真好。更要感謝P2P,還有熱心的網友,可以讓我在倫敦還可以看的到台灣的連續劇。而且是今天播,隔天就有,整個就是很專業。

"我在墾丁 天氣晴"不虧是公視出品的連續劇,有一定的品質保證。但也是有墾丁的藍天白雲,才可以拍的出這樣漂亮的畫面,看了就很想回去墾丁發呆。

墾丁真的是很適合逃避、療傷的地方,就啥都不做,佇在沙灘上看海看天,看著看著不知不覺,痛痛就不見了(?)。是因為公視嗎,所以要加點教育意義在,不過比起大愛的師兄師姐的故事....但是墾丁真的也是個特殊的國家公園,先有居民才有公園,又不能把人踢出去,只好找到保育與生活的平衡點。而且只要有人的因素,啥事都會變的複雜起來。

要說是角色的關係,還是演技的原因。總覺得彭于晏的漢文跟李康宜的亮亮,就是比阮經天的阿南跟張鈞甯的曉緯來的出色。李康宜的表現是在意料中,不過彭于晏就真的表現很好,難怪很多人看好他的前景,人帥又會演,只要掌握機會都會有不錯的成績。

特別提一下,片頭片尾的音樂,那個女聲的演唱者,還沒20歲。可以唱成這樣,除了遺傳外,也只能說是後生可畏。王若琳,回去有機會要去聽聽她的LIVE,這種聲音,絕對是種享受。




水中游魚靜默,

地上走獸喧囂,

空中飛鳥吟唱。

但人類擁有了大海的靜默、土地的喧囂、及虛空的樂音。 --泰戈爾


歡迎來到墾丁




Internet is the good friend for people who live abroad. Special thanks for P2P softwares and enthusiastic users, I could see the series from Taiwan because your help. Furthermore, I can download at the day after premiere, PROFESSIONALLY!!

For the support of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the series "Wayward Kenting" has a significant quality. Moreover, the Kenting's blue sky and soft cloud made many wonderful and charming scenes. After watching that, I want enjoy the Kenting's sunshine and be lost in reverie immediately.

Kenting is an amazing area for curing and escaping. For nothing, just take you seat on beach and enjoy the scenery. Then, your worry and injury will disppea unconsciously. Because TPB? it can find some educational element in series, but compare to the series in another channel, the extent is slight. In other words, Kenting has a different situation from the typical nation park. The residents is native in Kenting. Can not banish them for Kenting for setting the national park. So it must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people welfa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verything will be complex, if people involve with that.


P.s. The woman's voice in the theme songs is from a girl before 20. Surprise!! Joanna Wang, If I will be back to Taiwan, I need take an opportunity for her voice. That must be an enjoy.


the animal on the earth is noisy,

the bird in the air is singing.

But Man has in him the silence of the sea,

the noise of the earth and the music of the air. -- Tagore

Welcome to visit Kenting





2008年2月22日

Juno



前陣子倫敦的公車都可以看到 Juno 的海報,看海報直覺就以為是部 YA 片,還在想說 YA 片這麼下重本,狂打公車廣告。

剛剛看完,嗯,不只是單純的 YA 片而已。還加了些對生命議題、責任、領養等不常在 YA 片看到的元素,而且是用很正面的角度去面對青少年懷孕的議題。不過喜劇本來就很難深刻的去表現一個議題,往往只能從正面的角度切入,而避開了背後的那面。

話說回來,這部片還滿好看的耶。劇本寫的很聰明,節奏也很輕快,令人耳目一新。飾演 Juno 的 Ellen Page 很會演,把這位另類的女孩演的很讚。在地下室與Mark的對話,跟生產完後的這兩場戲表現的很棒,不像是20歲的演出。

剛查了 IMDB,Juno(8.3/10) 在今年的奧斯卡還獲得了四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很傑出的成績,不過我想只有最佳劇本比較有機會吧。

下面是 Mac MacGuff(老爸) 對 Juno 講的一段話: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 you, for exactly love what you are /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ever you /

right person still make sunshine from your ass /

that is the kind of person you could stay for a life




In the first half of Febuary, that could see many advertisements of Juno on the double-deck buses. When I first time saw this poster: "that is a YA film again" & "How much they paid for those advertisements?!"

Just finished watching, mum....that not just only a YA film. They put some things about life, responsibility, and adoption that are not usually in YA film. Moreover, that used a positive aspect to regard the issue of teenager's pregnancy. However, comedys are not easy to involve a serious issue deeply. That always use the positive way instead of dark side.

Whatever, Juno is an excellent comedy. Clever screenplay, bright rhythm, and fresh impression. Ellen Page who play the role of Juno is outstanding, Give this unique girl a colorful characteristic. Two scenes, conversation with Mark and scene after childbirth, are wonderful, that are better than the performances from 20 years old.

Check the IMDB. Juno(8.3/10) be nominated for 4 awards: B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 Year,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and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Neverless, I think that are just more opportunity for best screenplay .

Below is a word of Mac MacGuff (Juno's father):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 you, for exactly love what you are /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ever you /

right person still make sunshine from your ass /

that is the kind of person you could stay for a life

2008年1月11日

Basil & Mint



Term Break 的時候回去了一趟,這次回來的第一天,就在 TESCO 跟 Sainsbury's 各買了一盆香草植物。前面的是薄荷,後面的是羅勒(九層塔),就放在窗台前面,讓他們可以做日光浴。多了這兩盆植物還滿有用處的,首先當然還是著重在實用面。薄荷拿來泡茶,或是放幾片在水壺中都不錯,下次還準備來做檸檬薄荷雞柳,羅勒拿來炒蛋跟茄子都很下飯。除此之外,沒事給他們看看摸摸,也是滿有趣的。




I went back to Taiwan during term break. When the first day I returned to LONDON, I bought two spice plants in TESCO & Sainsbury's. In the foreground of picture is mint and background is basil, they are in front of my window and can take sun bath there. They are some use of them and fisrt is functionally. Mint can make mint tea or put some leaves in water. Next time I want use mint to cook chicken with mint and lemon flavor. Basil is good taste for cooking with egg or eggplant. In addition, It's interesting for looking and touching them in my leisure time.

2008年1月9日

Horses Brawl + Porico Quartet @ SOAS Concert Series



昨天晚上在 SOAS 的 Brunei Gallery Lecture Theatre 聽了一場很棒的音樂會,其實之前就有看過 SOAS Concert Series 的傳單,可是一直沒有去聽過。這次會去聽是在定期看的 Timeout LONDON 上看到這場音樂會的消息,而且有標示 FREE & Recommend,確定一下地點發現就在 SOAS,那當然不可以錯過囉。

音樂會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是 Horses Brawl Duo,下半場是 Porico Quartet,會將這兩個團體排在一起,是因為都有傳統音樂的調調。雖然是無意中發現的音樂會,不過卻是個美麗的意外,而且聽眾滿場,很多人在外面進不來。

Horses Brawl Duo 是演奏傳統歐洲民俗音樂的二重奏,Laura Cannell 演奏小提琴跟各式的笛子而 Adrian Lever 是演奏吉他。演奏的音樂內容是歐洲各國的民俗音樂,擷取其中的元素改編而成的,在介紹音樂的時候,Laura 也說不大出來到底每首曲子是混合了哪些國家的民謠。演奏了八首曲目,就看 Laura 一下用小提琴一下用各式各樣的直笛在演奏,雖然是傳統的曲調,可是卻很有新意,很吸引人。PART FOLK - PART EARLY - PART TRAINED PRECISION - PART WILD ABANDON。這是他們網站上的介紹,很貼切。

Porico Quartet,在中間換場的時候,當 Hang 搬上台的時候,發現這是我之前曾在 South Bank 街頭表演聽過的團體。當初就覺得這個團體很有意思,沒想到在無意中又遇見了,真巧。PQ 看起來是爵士的編制,可是音樂的感覺卻有濃濃的民謠味,尤其是用 soprano sax 跟 hang。soprano sax 的聲音本身就很有特色,介於黑管跟單簧管,反而不大像 SAX,感覺就很悠遠深長。而 Hang 是很少見的樂器,之前曾經看過一次,有點像鋼鼓,但是更稀奇。Hang 的聲音也很有趣,有點像鐵琴,敲擊出的聲音會帶著回音,很好聽。再介紹 PQ 的音樂時,有提到用了Celt 的元素,我也不大了解歐洲民俗音樂,不過很好聽就是了。

這次聽 SOAS Series 的經驗不錯,接下來的音樂會有空應該都會去聽吧,免費的耶。而且SOAS的音樂系是主攻世界音樂,所以音樂會的內容很多變,有各國的民俗音樂,多聽聽應該會發現不少好東西。




I enjoyed an amazing concert at Brunei Gallery Lecture Theatre in SOAS yesterday evening. I has seen the leaflet of SOAS Concert Series before, but I never attended that. Yesterday I attended because I saw the concert information on Timeout LONDON there I always got information form and it show the concert is FREE & Recommend. Furthermore, the venue was just in SOAS that why I can't miss that.

The first half of concert was Horses Brawl Duo and another was Porico Quartet. They all have the folk tone so put them together. The show was very hot and many people can't attend because the theatre was full of audience. Although I found the concert unexpectedly, but that was a beautiful accident.

Horses Brawl Duo play traditional folk. There are Laura Cannell who play violin and many kinds of recorders and Adrian Lever play guitar. There music compose the elements of early European folk from many country. Even Laura couldn't identify which country are their music from when she introduced their music yesterday. They played 8 songs totally. Laura changed violin and recorder each song and attracted audiences' eyes. Although their music is early folk but there are some modern feeling in there and very charming. "PART FOLK - PART EARLY - PART TRAINED PRECISION - PART WILD ABANDON" is the slogan on their website and very suitable.

The next role yesterday evening was Porico Quartet. When they set up the hang before their show, I found that was the group I saw in front of National Theatre earlier. I felt they are so interesting when I met them at first time, however I could meet them again unexpectedly. What is a coincidence! PQ has a jazz form but their music has more folk feeling as a result they play soprano sax and hang. The voice of soprano sax is characteristic. Not like other sax's sound, the voice of soprano is more similar to the voice of clarinet or oboe. That is more meaningful. Furthermore, Hang that I saw once before is more unusual than steel drum. It's sound is interesting too and similar to glockenspiel. That voice has little echo and very melodious. When PQ introduced their music, they mentioned that they use some Celt's element. Otherwise I don't understand European traditional music, but their music is great.

The experience I attended SOAS concert series was great. If I am available, I will attend the other concerts of series especially that are free. The content of concerts is about folk music of many country and various. I think I will get some different idea if I enjoy that.


2008年1月6日

2007

2007年過去了,又是一年。回憶的時候總覺得時間好快,一年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2007應該是之後回憶中關鍵的一年吧,上半年還是個在職場中打滾的員工,下半年又回到了校園當個學生,還是跟台灣距離了八個時區的英國。

在書店工作將近四年,從92/10到96/6。當初進書店工作是個美麗的意外,不過沒想到竟然待了快四年,並不算短啊。相較於其他的工作,在書店工作的薪水還真不多,不過書店的工作滿有趣,可以接觸到很多的人事物,也不枉走這一遭。

出國念書,其實並不是倉促的決定,早在大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念頭。當初還對未來要走的路搖擺不定,就連國內的研究所都不想考,更不要說出國了。在沒下定決心的時候,繼續唸下去也只是浪費時間,所以就去當兵跟就業。

工作了這幾年,也知道自己的想要走的路,依舊不是大學念的資訊,而是跟在書店這幾年工作比較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聽起來就是很搞不清楚在幹啥,總而言之,就是將創意及文化轉化為商品或服務,可以產生獲利並可永續經營,同時兼顧營利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領域。陳義甚高且虛無飄渺,不過我認為這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也就給他走下去了。

為了充實相關知識,也就包袱款款給他跑到英國來了,在這會待個兩年,等學成歸國也是2009後半年了。



As the years went on, time has gone by amazingly fast when you recollect that. 2007 was over and just a year again.

2007 will be a milestone in my life. I was a worker in the bookstor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7. However, I went back to school in UK where is faraway from Taiwan about 8 time zone in the last half of 2007.

I got a job in bookstore was a beautiful accident. From Oct. 2003 to Jun. 2007, I worked in bookstore almost 4 years that was not a shot period. Compared with other job, the wages in bookstore is not satisfied. Otherwise, working in bookstore is fascinating. I contacted with many interesting events and people that is a glorious experience.

Studying abroad was not a hasty decision that was first in my mind when I wa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the reason I didn't make sure what I want to do at that moment. I did not go to the graduate school in Taiwan, much less study abroad. Studying further was waste of time when I did not make a decision. Therefore, I finished my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 and got a job first.

After the experience in bookstore, I found the way I want to go. That is still not about IT that is my major in university, in other hand, is about the experience in bookstore. Creative industry is a indistinct phrase. In brief, that is about transforming creativity or culture into product or service to make profit and sustainability. That is a sector about not only making profit but also improving the living quality. It seems too fuzzy and empty, but I think that is the next step in Taiwan.

In order to learn about creative industry, I packed my baggage and went to UK. I will spend two years studying in UK, after that will be the time at Sep. 2009.

2007年11月23日

Joshua Redman Trio + Empirical



Joshua Redman.....想當年大學因失戀太閒而重拾SAX (我知道這理由很鳥),去上第一堂 Jazz 課的時候,老師就有放他的CD給我聽,當天下課就去敗回家了 (敗書敗CD的習慣已經行之有年),後來很他的專輯只要有看到就有買,蒐到現在好像有八張吧。

說到蒐集CD這件事,我會特別蒐集的都是年輕的樂手,因為成本比較低 XD,如果像 Charlie Haden 這種資深的,你會收集到手軟,只能找這些年輕的下手。

當在網路上看到 London Jazz Festival,發現有 Joshua Redman 就馬上訂了,買票的時候都是剩零星的位置,還好是一個人去,還可以撿到些不錯的位置。

這場一樣有兩階段,上半場是 Empirical,一個年輕的 UK Jazz Band,主奏有 Sax 跟 Trumpet,曲子的表現還不錯,不過即興火侯還差那麼點,聽久了在評價 Jazz Live 夠不夠水準,都是在聽樂手的即興跟互動,那個才是 LIVE 的關鍵。

下半場當然就是重頭戲囉,Joshua Redman Trio:Joshua Redman, Sax, Reuben Rogers, bass and Greg Hutchinson, drums。我沒看過這麼會扭的 saxphonist,吹奏的高興起來,抬腳彎腰等動作都出來了,在舞台上演奏很有視覺效果,加上又是個光頭健壯帥哥 XD。Joshua 其實很年輕,38歲而已,可是他的演奏表現很成熟,而且技巧很好。

表演是 Trio 的形式,這是最能讓主要表演者發揮的方式,不過對管樂的演奏來說,就要很夠功力,因為那很累需要很好的體力,要 HIGH 著演奏90分鐘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次的演出內容曲目都是 Joshua Redman 2007 最新專輯 BACK EAST 中的曲子,只有幾首沒表演而已,不過跟唱片比較,也只有主旋律那幾小節一樣,其他的通通不一樣。Joshua Redman 的即興很強,跟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中的 Ernie Watts 做比較的話,沒有 Ernie 這麼的老練,可是在活力跟變化性來說,就勝過 Ernie 不少。而且 Joshua 的技巧很強,高低音連續變換,還有琶音的連續變換等,在即興中都運用自如,而且聽起來每首的即興都是很不同的,我喜歡聽他的即興。

Reuben Rogers, bass 也只有33歲,不過他的演奏滿豐富的,變化性很夠,當輪到即興的時候,也表現的不比 Joshua 遜色,回來查一下資料,他也是有發過個人專輯的,不只是 Sideman 而已。Greg Hutchinson, drums 是個用力型的鼓手,很適合這個充滿活力的組合。怎麼說用力型呢?我自己覺得鼓手有兩的主要的分法,用力型跟旋律型,尤其在 Drum Solo 的時候最容易分辨。用力型的主要的變化會是在大小聲及節奏改變上,然後是會讓你有一段一段的感覺;旋律型的鼓手在 Solo 的時候,當然也是有大小聲跟節奏變化 ( 不然還能怎麼變 ),可是他的感覺是很連續的,兩種鼓手各有各的巧妙。

這次的表演真的很愛,下次有機會還會去聽他的現場,不知道下次是啥時候。



Joshua Redman Trio + Empirical
LONDON JAZZ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BBC Radio 3
Queen Elizabath Hall @ Southbank Centre

Thursday, 22 Nov., 2007 @ 19:30
Rear Stalls F 13 £20

2007年11月22日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 Gwilym Simcock



11/16 - 11/25 LONDON JAZZ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BBC Radio 3 ,看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開始準備買票進場~~

最近幾年兩廳院夏日爵士辦的越來越不錯,不過跟國際大城市的比起來,真的有點XX比雞腿的感覺,整個LIST出來,很多大咖,還有一堆免費的節目可以看,真的很爽~~

我在選場次的時候掙扎很久,最後在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Jan Garbarek Group、Chick Corea and Bela Fleck、The Joshua Redman Trio中抉擇,最後放棄了 Jan Garbarek 因為太貴; Chick Corea and Bela Fleck 因為前一陣子在台灣聽過。而且我本來就喜歡聽 Charlie Haden 的音樂,而 Joshua Redman 是我開始接觸 JAZZ 的時候就開始聽了,當年去學 JAZZ SAX 的時候,第一批買的三張唱片中就有一張是他的,而且他的專輯我幾乎蒐全,只差兩張吧。

聽完的感覺勒,請容我用不雅的詞彙,幹~~真的很讚。

這個音樂節有個特色,因為是BBC主辦的活動,再幾位大咖表演的前面,都會有年輕的新秀來暖場。這安排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些暖場的新秀,都是倫敦當地的年輕樂手,而且是參加比賽得獎過的,多些大場面的表演經驗對這些年輕樂手來講是很有幫助的。對觀眾來說,等於聽一場賺一場,暖場的一個小時加主秀的90分鐘。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算是音樂節頭一天的兩場大秀之ㄧ,暖場的 Gwilym Simcock 來頭也不小。

Winner 2007 "Jazz Musician of the Year" Parliamentary Jazz Awards
BBC Radio 3 New Generations Artist 2006-8
Winner 2005 Rising Star BBC Jazz Awards
Winner 2005 Rising Star British Jazz Awards

表演的是四重奏,Piano、Double Bass、Drum、Percussion,下半場還加入SAX 跟 Guitar。這個表演還是看 Gwilym Simcock 一個人的表現,其他的樂手不錯,不過 Gwilym Simcock 表現實在很搶眼,個人技巧好,即興也滿有層次的,而且還很 enjoy ,彈鋼琴還整個人還會蠕動。但是有個缺點,在整個BAND的平衡感上就差很多,因為太突出了,該當sideman的時候,還是搶的很兇,有時候會蓋掉在即興的人,不過他的鋼琴是真的沒話說。

接著當然主秀就上場了,這場的表演,真的很讚,可以在我看過的LIVE中排到前五的,真的是經驗的累積,四個樂手加起來超過 240 歲。我沒辦法照曲目介紹,一是我沒有當場做筆記,雖然很多首Standard還有代表作不過回來對專輯的時候就忘記順序了。二是寫詳細其實也沒太大意義,因為如果看曲目去找唱片聽的話,是沒有用的,爵士的最大特色之ㄧ,就是現場即興的時候,除了主旋律外,其他部分每一場表演都不一樣,全看當天表演樂手鬼上身的程度。聽過爵士現場後,是會上癮的,如果想比較一下的話,可以去買LIVE收錄的CD或是DVD,你就可以明白啥叫鬼上身。

我聽 Jazz 的時候,會特別去注意 Double Bass 的部份,其實 Doub;e Bass 跟 Drum 是很重要的部份,負責表演的節奏掌控,而且聽節奏組跟 SOLO 的互動是很有趣的一件事。Charlie Haden 是我很喜歡的樂手,他在節奏控制上真的很厲害,而他的即興本來就不是華麗的,現場聽的時候,有種....反璞歸真的感覺。有可能是因為年紀也大了,比起以前唱片中的 SOLO ,又更在單純些,一開始聽會覺得怎麼這麼的....簡單,不過仔細聽其中的旋律跟合聲,因為沒有啥樂理基礎,沒辦法用專有名詞解釋,可是就可以聽出那種不一樣的感覺。

比較讓我經驗的是 Ernie Watts, saxophone,他的即興很讚,豐富的變化而且有層次感。我自己聽的經驗,有的樂手在即興的時候,就那些 pattern 重新組合而已,每一首聽起來其實沒多大差別,真正厲害的,就是真的"即興",根據現場其他樂手的演奏而有不同的呼應與變化。Ernie Watts 的 SOLO 就是那種厲害的表現,而且會有32小節以上沒有分樂句的連續快速即興,而且聽起來不是pattern 翻過來轉過去的那種,我沒聽過幾個 SAX 有這種功力的,可怕的是 Ernie Watts 輕輕鬆鬆就可以來這麼一下。

Alan Broadbent, piano、Larance Marable, drums 的表現也是很讚,尤其即興的時候就是功力展現,絕對是水準之上,不過因為我都在注意 SAX 跟 Double Bass,就沒辦法寫很多。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還有個很重要的特色 ─ 平衡感,我第一次聽到四重奏的現場平衡感這麼好的,長久累積下來的默契吧。每個樂手的即興都很平均,而且是平均的強,曲子中的互動也是很精采。看了看資料,2000年時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有在兩廳院表演過,如果下次有機會聽的話,強力推薦。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 + Gwilym Simcock
LONDON JAZZ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BBC Radio 3
Queen Elizabath Hall @ Southbank Centre

Friday, 16 Nov., 2007 @ 19:30
Rear Stalls DD 25 £20

PS. 最近因為在寫作業,要交2500字的Essay,還有兩個 presentation 跟有的沒的作業,所以 Free Show 都沒辦法去聽,很鬱悶(中國習慣用語 XD)。還有那2500字生的很痛苦,這個周末要結束它,更悶的是,上面這篇隨隨便便就生個2000多字出來,兩相對照之下.....orz

2007年11月6日

Billy Elliot & Lion King



好久不見...orz,20天沒更新了,從10/17之後。不是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你也知道嘛.....就個懶字。

這週是 Reading Week,所以都沒有課,這有點像台灣的溫書假,以前國中的時候有放過,不過在這裡是整週都沒有課。英國的學期是三學期制,分成 Autumn、Spring、Summer 三個 term,每個 term 上課時間十周,中間在第五周過後會有一周 Reading Week。因為很多科目都有長長的書單要看,這個 Week 的目的是要你去 Reading,可是也有不少學生當是放假啦,就看人囉。

因為今天去學校跟 group presentation 的同學討論,下午就去 chinatown 吃午晚餐,吃完之後因為都到 Leicester Square 附近了,就跑去看 Lion King,加上之前 10/19 有去看 Billy Elliot,卻還沒寫感想,剛好兩齣都是電影改編,就湊在一篇寫囉。



Billy Elliot,2001年電影再台灣上映的時候叫舞動人生,是部很好看的電影,也因為如此,就很想去看他的舞台劇,結果我看的太早了。為啥說看的太早了,就是有點逞強,明明聽力還是很爛,還跑去看對話比較多的音樂劇,到了現場聽的時候,快就算了,用力聽還可聽的懂個五成,可是劇中的口條,都還帶點腔調,那簡直就是完蛋,聽懂三成就偷笑了。不過還好有看過電影,對劇情有了解,知道在演啥,不然真的就浪費錢了。

劇情內容跟電影的一樣,但音樂劇就是要聽他的音樂看他的舞台表演與設計,音樂旋律是滿動聽的,分幕也分的不錯。表演就滿有趣的,因為這齣劇的主角背景是11歲,其他的不少角色都是小孩子,所以勢必要找小孩來演舞台劇,可是這些小朋友表演的還真不錯,很專業,有大將之風。因為舞台劇一個星期六天七場,小演員們沒有那個體力像成人一樣,所以 Billy 這個角色就有四個小演員來輪流,其他兩位主要的小配角,也都有三位小演員。

舞台可不像電視電影是可以 NG,全部口條演唱動作加舞蹈,全部都是現場,而且將近三小時,那是需要很專業的表演,而且是很直接的面對觀眾的。而且這齣戲是關於小男孩學芭蕾的故事,所以小演員還要是會芭蕾的,可是這些小演員的演出真的不會輸給其他的成人演員,背後不知道經過多少訓練跟汗水。劇中的群舞跟演唱也都排的很好看,舞台變化也滿不錯的,如果英文OK的話,我還滿推薦的,但是聽力真的不要太差,否則就跟我一樣 XD。

這齣戲是 2005/3 倫敦首演,也演了兩年多了,我是看週五的那場,幾乎滿座,只有零星的空位,這是很好的表現了,因為在 WEST END 有五六十家的劇場表演,如果不行,很快就會被淘汰,並不是隨便的劇碼就可以生存。Billy Elliot 在 2007/12 要到澳洲演出,2008年秋天也要在 Broadway 演出,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變成另一齣長壽劇碼。

有了 Billy Elliot 的經驗之後,選擇劇碼就不敢托大,一定要考慮到個人英文程度的問題,所以這次就選擇 Lion King,好歹也是改編自 Disney 的卡通,英文絕對不會難到哪,而且對話也不會太多,嘿嘿,這次就聽懂八九成了。

Lion King 是我很喜歡的 Disney 卡通,不是因為卡通人物,也不是因為劇情 (就獅子版的王子復仇記咩...),而是因為他的音樂,當初看卡通的時候,就很愛他的音樂了。非洲音樂或是原住民音樂,都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直接打動你心中的某塊角落,而 "Sir" Elton Jhon 也將這種能撼動人心的力量,運用在 Lion King 的音樂中,而改編成音樂劇,這重要的元素還是存在的。

當初要改編 Lion King 的時候,如何將這些動物主角們搬上舞台,就讓製作群傷透腦筋,可是當作品出來的時候,卻獲得極大的肯定,當年更是橫掃各大舞台獎項。這些我都是以前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現在真的在舞臺上看到.....讚,大推。Lion King 運用了布偶、魁儡、雜耍、皮影戲等不同的手法,將大草原上的動物呈現在舞台上。開場時,動物們從我身邊經過,讓我嚇一跳外也是真的印象深刻。

光是將動物們舞台化的部份就會讓你驚豔,可是那只是開始,舞台燈光布景運用,是另一項精采的的部份,用燈光在舞台上表現出非洲草原的光影:日升日落、夜幕低垂還有叢林的光影,用瑰麗形容也不為過。還有運用舞台機關呈現各種場景,變換的機關也是讓觀眾好奇興奮的一個關鍵。

如果有機會到 New York Broadway 或是 London West End 看音樂劇的時候,Lion King 會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不需要太厲害的英文程度就可以了解劇情,而精采動人的音樂搭配上成熟的幕後製作,可以讓你了解音樂劇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觀眾的原因何在,絕對好看。


Billy Elliot
Vicoria Palace Theatre
Victoria Street, London SW1E 5EA

Fri 19 OCT 07 07:30PM
Stalls L8
GBP£37.5 原票價£59.5

the Lion King
Lyceum Theatre
Wellington Street, London WC2

Tue 6 NOV 07 07:30PM
Stalls S32
GBP£20.00(student) 原票價£??

2007年10月16日

This is LONDON !! - Traffic Light



印象中,英國人是循規蹈矩一板一眼的,對於遵守規則這檔事,應該都是照規定來。理論上可能是吧,但是遇到紅綠燈這檔事,就發現印象終歸是印象,現實是不同的。

92年那時候到歐洲就有發現,行人用紅綠燈對歐洲人來說,似乎是參考用的,這次來到倫敦確定了,行人用紅綠燈真的只是參考用的。本地人看到路口的行人號誌是紅燈,可是都沒有車的時候,就會給他直接過去。我住的地方附近就是 St Pancras 跟 King's Cross 車站,你在那個路口看,會乖乖等紅綠燈的,八成是外地來的.....

題外話,EUROSTAR 2007/11 開始,倫敦發車車站要從 Waterloo International Station 改到 St Pancras Station,到巴黎來回最便宜£59,單趟時間2.5HR左右,這麼方便,好像不去一趟不行耶。

倫敦是座有歷史的城市,馬路是沒啥都市計劃,都是長出來的,這樣的道路系統,想當然會歪七扭八錯綜複雜。也因為這樣,紅綠燈的時相真的會令人搞不懂,有時車可以走人還不能走,有時很久了行人號誌還是沒動靜。生命自己是會找出路的,倫敦人也想到如何去適應了。我當然很快就適應了這種過馬路方式,聽起來很恐怖,不過還好。因為倫敦的街道都小小條的,能到四線道的就算大馬路了,這種雖然還是有人會闖,不過我比較怕死,還是乖乖等紅綠燈。

要忽略紅綠燈過馬路一定要很小心,雖然倫敦的駕駛是尊重行人的,不過如果你闖紅燈,他貓到你是不用負啥責任的。反正要過馬路還是都要看路,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小心為上。

2007年10月14日

Moore at Kew



Timeout London 是我在倫敦趴趴走的情報來源,這個展覽是 Timeout 的 critics' choice,所以我才會去看這個展,要不然對 Kew Gardon 跟 Henry Moore 都很陌生,也不大有可能去看,不過還好有去看。

下午兩點多才到 Kew Garden,之後才知道太短了,應該一大早就來的。不要小看 Kew Garden,以為他只是倫敦為數眾多公園的其中之ㄧ,Kew Garden 可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ㄧ呢。其實 Kew Garden 比較像是植物園,一個有三百多年歷史,120公頃的大植物園,搜羅了世界各洲的植物,其中的研究單位也是世界上植物學有數的單位。其中的景致很漂亮,散步在這感覺真的很好,有很多老樹都很有形,還有各式花卉等,真的花上一天都看不完,何況還要看雕塑展,真是托大啊。(官網歷史

這次主要去的目的不是植物園,因為到了才知道這植物園的厲害(...orz),主要目的是要看 Henry Moore 的雕塑展 Moore at Kew。nry Moore 是二十世紀非常有名的當代雕塑大師,在1898 A.D. 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礦業工程師家庭,在大學時候就開始藝術學校就讀,到了30年代開始展露頭角,到了1948年獲得 the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Prize at the Venice Biennale,自此享譽國際。

Henry Moore 是位很多產的藝術家,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最有名的是他的大型戶外雕塑,其實很多人都曾經看過只是不知道是他的作品。這次 the Henry Moore Foundation 與 Kew Garden 合作,將 Henry Moore 28 大型的戶外雕塑作品集中到 Kew Garden 來展覽,因為 Henry Moore 的作品很多都是師法於大自然,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策展動機,這也是第一次在倫敦有如此豐富的 Henry Moore 大型雕塑展。

"Sculpture is like a journey. You have a different view as you return. The three-dimensional world is full of surprises in a way that a two-dimensional world could never be," 就如同Henry Moore 自己說的,看立體的雕塑作品,每個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想像,可惜時間太少,28件作品能全部看到就很高興了,展覽到明年三月,或許有機會我還會去看一次吧。

[ 所有相片 ]

Moore at Kew
15 sep 2007 - 30 mar 2008
Kew Garden:Kew Road, Surrey, Richmond, TW9 3AB

adult £12.25, concs £10.25, under-17s free

2007年10月8日

STOMP



10/5 Fri 第一次到倫敦的劇院看表演,值得紀念的一天。在台灣七八月也看了不少東西,可是都沒寫成網誌,現在再寫就像回憶錄了.....orz,在倫敦的心得要趕快寫,要不然拖下去到時候又不了了之。

倫敦的表演這麼多,為啥要選STOMP當第一場?因為之前在台灣有看過STOMP的影片,運用各種生活用具的打擊樂表演,讓我印象深刻,就很想看看他的現場表演。還有一點,看STOMP是不需要啥英文功力的 XD,拿這做開場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在 The Official London Theatre Guide 的 DM 上,STOMP 不在 Music、也不在 Musical,是放在 Entertainment 這類,因為這真的是很特別的表演,從1991年在英國開始,已經持續16年了,現在在 New York、London、Las Vegas 都有固定表演。

STOMP 的內容綜合了舞蹈、音樂、默劇等,由八個表演者演出。表演者運用各種生活上會用到的工具跟身體,來敲打出節奏,有的時候還有旋律。運用到的生活用品有長柄刷、火柴盒、塑膠桶、鐵桶、垃圾桶、水管、小掃把、流理台、棍子、鍋碗瓢盆、報紙、塑膠袋、通馬桶的、打火機等等,應該還有我沒打出來的,總之琳瑯滿目。

印象最深的是水管跟流理台這兩段,水管的那段,用的是橡膠軟管,像是冷氣水管外保溫的那種,有趣的是八個表演者用的大小粗細都不一,敲擊起來除了節奏外還會有音高,搭配起來旋律就出來了,很有創意。流理台那段更是一絕,四位表演者各背了一台不鏽鋼的流理台,有趣的是裡面還裝水跟鍋子,那就很有表演空間了,前排的觀眾還會有驚喜 XD。

除了這些充滿震撼力的節奏外,表演者的喜劇表演還有跟觀眾的互動,也是讓觀眾很HIGH的,台上台下都玩的很盡photo興,雖然表演時間只有100分鐘,不像音樂劇動輒都有兩小時半,可是絕對讓你有值回票價的感覺,不過雖然只有100分鐘,八位表演者的運動量也是很驚人的,大部分的橋段都是要用全身的力量來表演。

這次的表演是在的 SOHO 區附近的 Ambassadors Theatre,這是間有歷史的劇院,從1913年六月就開始他的第一場表演。劇院外表看起來真的很不起眼,剛到的時候還在想,這建築物裡面塞的下一間劇院?等開場才發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座位區有兩層,加起來大概500個位置左右吧,舞臺面寬估計大概18公尺左右,不大但是跟觀眾席的互動很夠,裝潢是看的出歲月的痕跡但也不會覺得寒愴,滿有趣的場地的。



STOMP
The Ambassadors Theatre
West Street, London WC2H 9ND

Fri 5 OCT 07 08:00PM
Stalls G1
GBP£22.00 原票價£45.00

2007年10月5日

2 WEEKS


SOAS附近的某間飯店,陽光照的很有感覺

到倫敦兩個星期囉,多謝大家的關心。 <(_ _)>

時間過的很快,夯不啷噹兩個星期就過去了。如同照片上顯示的,在倫敦,我第二天就差不多適應了...Orz,真的就像小強一樣,適應力很強。

到的第一天是住旅館,因為太晚已經不能去宿舍 CHECK IN,隔天用力的吃了飯店的早餐後(錢都附了,當然連中餐份一起吃),就去宿舍報到。因為寢具跟廚具都沒有附,行李安頓好後,拿著台灣帶去的COSTOC的購物袋就去超市廝殺了 。當天就來回三趟,寢具廚具檯燈水壺等,還採買了些食物,才完成安頓的工作。

到這的生活笑說是家庭主婦的生活,因為這裡的外食真的很貴,漢堡王的套餐最便宜的要3鎊以上,就是約等於新台幣200多,單純的 Fried Fish & Chip 也要4鎊,就連學校餐廳的一塊 Fried Fish 也要£2.5,而且薯條另計。要是普通餐廳的餐點,少說也要£5 以上,這是普通餐廳的簡餐喔,如果像樣一點的,£10 起跳,所以說,這種價格只好自己煮了。

以前在台灣是說的一口好菜,現在就真的要來實做了,炒麵、三明治、燉飯等都煮過了,上星期去China Town買了醬油、醋、冰糖、五香粉、油蔥酥等後,陽春麵、醬燒雞肉、里肌豬排、炒飯等也陸續成功,接下來還會陸續有新花樣,下廚現在是很重要的休閒活動。話說大同電鍋最後還是沒帶,星期三晚上終於用小鍋子煮飯了,哇哈哈,第一次就成功,沒有鍋巴,不過泰國米還真夠難吃的了,等這包吃完再去 ChinaTown 補貨。

衣服也是用手洗,因為用一次宿舍的洗衣設備,洗衣£1.8、烘衣£1.0,那一定要積一堆才會划算,可又哪來這麼多衣服積,就自己在浴室洗囉,省錢還可以練腕力。

倫敦交通方便歸方便不過很貴,怎麼貴法勒,倫敦分ZONE 1 到 ZONE 6,單區移動最便宜的現金票要£4,妳沒看錯台幣250以上。可是辦 Oyster Card 就是像攸遊卡一樣的儲值卡後,就會變成£1.5,也就是一趟台幣100以上,有比較便宜吧。那巴士的話,現金價£2,Oyster Card 90P,也有比較便宜吧。還好宿舍到學校,走20分就到了,要不然這也是筆很恐怖的消費。

學校開學一個星期了,還在適應,畢竟要用英文的方式思考,不是很容易,又很多單字用不出來,話說不清很難過~~。聽到是還聽的懂七成以上,只是聽都來不及了,筆記就記的很差,聽懂跟拼出來是兩回事,等想起來怎麼拼,老師都不知道講到哪了。不過應該很快就能進步吧,也不能應該,要很快的適應,11月底還要交2500字的商業課程報告。

很勇敢的選了一個很精實的語言課程,一周20HR,10HR英文課,6HR專業課程,可以從商業、人文、社科中三選一,還有4HR的選修課,我選的是Introduction of ART。課程分三期,每期末英文要考試,專業課程要交2500字的報告,整個就是很刺激,這樣操下來,不進步都很難。

近況大概就是這樣囉,照片隨時會更新,功課雖重,趴趴走可是不能少的,星期一二下午都沒課,再加上週末,好好用應該趴趴走不是問題。BLOG部分會盡量更新,想說明年看看可不可以用雙語的 XD,希望很快就可以有這種功力。很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在這玩的很快樂 XD。

2007年7月22日

[單車] 碧潭



PIC 1:小藍跟碧潭吊橋



休息了幾天沒騎車,腳又開始癢了。昨天下午看天氣不錯,決定騎去碧潭看看。行車紀錄(不含休息):2'39''57、46.56km、均速17.4。(少記了快5公里,沒按表)



家 → 民生東西 → 大稻埕 → 公館 → 福和橋 → 永和 → 秀朗橋 → 新店 → 碧潭 → ....原路折返..... → 民族東西 → 家



本來以為福和橋台北市側的單車引道已經好了,台北縣側的應該也差不多了,結果沒有 =.=,還是得牽下樓梯,雖然短短十多階,可就少了那連貫感。還有秀朗橋也是,中和側的河濱公園因為河岸施工,到秀朗橋就一定得過橋到新店側的河濱公園,可是中和側的引道也沒做好,要牽車上樓梯,雖然有單車斜坡,可是還是很麻煩。



這是我第一次來碧潭耶,應該是吧,因為之前沒有印象,有也是很小的時候。就很.....人工化的休憩地點,到這也只能逛逛市集、踩踩腳踏船、走走吊橋吧。本來以為會騎很久,還好,沒騎到八里遠,沿路景色也普普,所以也沒拍啥就專心騎車。新店側的河濱公園還做的不錯,不過似乎沒有夜間照明,晚上可能有點恐怖。




PIC2:岸邊休憩的人們



PIC3:碧潭

2007年7月12日

[觀影]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IMDB 開眼 Kingnet

從知道有這部電影開始,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看,沒為啥,就是懷舊而已。變形金剛是童年的回憶之ㄧ,小時候雖然不會去跟這卡通,但常常轉到就看。那種會變形的車子真的很吸引小男生,也不知道為啥,反正就會讓小男生很興奮。

知道這次電影版的變形金剛是由麥可貝導的,就知道不會難看到哪去,他最擅長就是這種快速度的動作片。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現在CG已經進步到很可怕的地步,而變形金剛的CG簡直是嘆為觀止。看到在變形的時候,很想給他用遙控器做慢動作播放,可惜沒辦法.....麥可貝為了展現變形的俐落感,在每台變形金剛形變的時候,都用流暢的動作處理,可是卻沒辦法滿足我們這些想看變形細節的小男生。

整部片子真的拍的很流暢緊湊,看完不會有已經144min的感覺,沒有冷場。當然乒乒乓乓是意料中的,可是沒想到有這麼多的笑點,看起來的感覺很像在看絕地戰警,就是一堆即興的笑點,都出現在很神奇的地方,搞的全場觀眾笑到沒力。

這部片子的劇情,其實沒這麼重要,也不要去找他的BUG了,看的爽最重要。反正就是正邪不兩立,好人一定會打敗壞人。不過 MEGATRON 密卡登最後的死法也太鳥了吧,又是"啥!這樣就掛了喔?!",只能說這死法太有創意。不過可以預期的,這一定會有續集。

如果要挑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十個有九個會挑 BUMBLEBEE 大黃蜂吧,他在電影中的戲份最多也最討喜,會有超人氣是無庸置疑的,而且誰不想要有台善解人意的超級跑車啊。

這部片一定要去電影院看,沒有大銀幕跟暴力音響,看這種片還有啥意思。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導演:麥可貝 Michael Bay
編劇:羅伯托奧契 Roberto Orci、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Alex Kurtzman
男演員: 西恩李畢福 Shia LaBeouf、梅根福克絲 Megan Fox、泰瑞斯吉布森 Tyrese Gibson、強沃特 Jon Voight

[單車] 景美



PIC 1:在古亭河濱公園的小藍



在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下,今天應該是不會有午後雷陣雨吧?所以就給他衝啦,這次目標是景美,想看看北市河右岸這側的單車道最南可以到哪裡。騎乘時間:2.16 HR、37.17 km、巡弋速度 17.2 km/hr。



一樣從民生西路底的大稻埕碼頭出堤防,反正不是從大佳就是從大稻埕,我出堤外就這兩個出入點。這次就沿著河岸往南騎,沿途就是一座座橫跨大河的橋樑,忠孝、中興、華江、萬板、華翠、光復、華中、中正、永福、福和、水源快速、鳴遠,最後單車道的終點結束在景文街,其實後面在政大那還有一段單車道,不過中間尚未連結,也不知道啥時候才會接起來。





PIC 2:寶藏巖



PIC 3:福和橋的引道



從忠孝橋到華中橋這段的河濱公園,味道是比較重些,就是那種混雜很多奇奇怪怪的味道,以前整條淡水河基隆河都是這味道,現在只有幾段還有這種怪味。這大段的河濱公園,最讚的是古亭河濱公園(中正永福橋間),鋪面、公園、街道家具等都是一流,剛好也在高價地段旁,魚幫水水幫魚?不知。這次出門的時間比較晚,四點多才出門,剛好又是週五,河濱公園很多運動的人,散步的、打球的、騎車的、跑步的,感覺就是個進步城市該有的風貌。





PIC 4:古亭河濱公園



PIC 5:華江雁鴨公園



PIC 6:這應該是忠孝橋吧??




颱風在台灣附近,天空就會特別的藍。我騎車的裝備,飛狼單車包(背包後有輕鐵架不會貼到背)中會裝錢包、鑰匙、輕便雨衣、防曬油、還有S80,看到不錯的景緻,就拿出來拍,今天剛好是黃昏,是很適合照相的時間(光影變化強烈)。數位相機的好處,可以不用管底片猛照就對了,像這種光影反差大的,我都會用不同的曝光照個四五張,然後挑中意的。



現在照像真的算是全民運動,我回到大稻埕的時候,碼頭那有一堆人拿單眼在那等落日(PIC9),只有我騎著車把我的S80拿出來拍,旁邊的每個都很專業,單眼腳架砲筒的。今天的路線剛好把所有的橋都經過一次,台北橋跟福和橋的單車引道都已經做好了,嘿嘿,那就可以走長程經台北橋到三峽鶯歌,跟經福和橋到碧潭了,找兩天走走看。





PIC 7:北縣三重的天際線



PIC 8:黃昏下的大稻埕碼頭



PIC 9:大稻埕碼頭拍夕陽的一堆人

2007年7月9日

[單車] 八里十三行



PIC 1:小藍在挖子尾的觀海長堤



我的屁股應該已經沒感覺了吧~~騎了兩天25km左右的短程後,今天就給他來拼個長一點的,往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前進。這次估計應該會破 50km,結果最後 55.55km,行車時間 3'30''17 (不包括休息時間),巡弋速度 15.8km。



下午看天陰陰的,當機立斷就衝出門了,本來想說可以閃過午後雷陣雨,結果最後還是要在百齡橋下躲半小時。今天路線是 大佳 - 大直橋 - 基隆河右岸 - 關渡 - 關渡大橋 - 八里 - 十三行 - 八里 -(渡船)- 淡水 - 關渡 - 基隆河右岸 - 大直橋 - 大佳。到最後真的上不了大直橋的引道,還是太遜。





pic 2:八里碼頭



PIC 3:八里碼頭



PIC 4:八里渡船頭




八里左岸真的弄得不錯,不論是騎車、散步、就算是發呆都是個不錯的地方。上次去八里左岸,是十三行剛蓋好的時候,這次去感覺好多了。就連今天星期一,也還是有很多人在那休憩,也有不少觀光客。好久以前,曾經有一次從淡水坐渡輪到八里,那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星期一博物館休息,本來想上鯨背遠眺,只好作罷。





PIC 5:八里漁港



PIC 6:挖子尾港口



PIC 7:淡水河口



PIC 8:十三行博物館



PIC 9:十三行博物館




這次剛好在夕照時刻返航,河口一片金黃,就在那看海看著就入神了,發呆但腦子裡還是不停在轉,也不知道多久才回神,去淡水看夕陽真不是蓋的 XD。





PIC 10:八里側的夕陽



PIC 11:渡船上的人



PIC 12:渡船與淡水碼頭



PIC 13:淡水夕照



PIC 14:夕陽與小藍



PIC 15:淡水車站旁



PIC 16:淡水夕照



PIC 17:淡水捷運站旁



PIC 18:觀音夕照